明朝都察院组织架构图
明朝都察院的主官包括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以及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其下属部门架构如下:经历司设经历一人(正六品),都事一人(正七品);司务厅原设司务四人,后裁减至二人(均为从九品);照磨所设照磨一人(正八品),检校一人(正九品);司狱司初设司狱六人,后裁减至一人(从九...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大明三法司会审怎么玩?
明朝建国以后,改为都察院,设立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副都御使(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各两人(正四品),十二道监察御史正七品。别看监察御史的官职不大,权力却不小,可以弹劾朝中任何官员。都察院的主要职能就是监察百官,凡是小人构党、作威作福乱政、官员贪污受贿败坏纪律、学术不正等都会受到弹劾,都察院还会...
张廷玉夜访孙嘉诚
三、从六品越级升到三品那是痴人说梦经过一番考验,张廷玉庄严地宣读了雍正帝的谕旨,宣布将孙嘉诚由原先的六品主事提拔为都察院监察御史。然而,这里却隐藏着两个不容忽视的错误。在清代,文官的晋升之路严谨而有序,讲究的是资历与步步为营。简而言之,他们的升迁之路如同登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
清代有四个官职级别不高,权力却很大,就连一品大臣也得忌惮三分
在各个地方,不管是人微言轻的小官还是职位颇高的大官,一旦工作出现任何失误或者徇私舞弊,监察御史都可以直接向皇帝进谏,并弹劾这些官员。影视剧《甄嬛传》中身为言官的甄远道的职务正是都察院御史,虽然官职不高但他仍然可以直接弹劾身为总督的大将军。这些被监察御史弹劾的人,不管皇帝是否相信,但结果一般都不会好...
明清监察制度比之前各朝代都严密,虽强化皇权但使行政效率低下
清朝的左都御史是都察院(明清时期中央最高监察机关)的最高长官,右都御史则为地方总督的兼衔。下面对明清的监察制度做一详细阐述。都察院的组织和功能都察院是明清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其官员设置,明清两代有所不同,但基本结构一致。明朝的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为最高长官。相当于汉唐时期的御史大夫,俗称堂上官...
小野和子:东林党的形成过程(上)|言官|御史|上疏|张居正|给事中|...
以上所述的六科略称省,都察院略称台,并称省台(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给事中又称谏官,御史又称台官,并称台谏。还有取六科给事中的科和十三道监察御史的道,称为科道官。在以言论为职责的意义上,这些是言官,通过这些言官的言论的通道称言路。如最初所述,言官本来是指给事中系统,而在这一时期,由于职责相当程度重叠,所以和御史不...
张延和丨《精忠录》初刻本的发现及其编纂与流传
景泰八年(1457)正月,时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徐有贞,联合总兵石亨、太监曹吉祥等趁景泰帝不豫,迎上皇英宗复辟,史称“夺门之变”。其后徐有贞因拥戴功升翰林院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并诬杀于谦,权倾一时。但徐有贞随即在六月因与石亨、曹吉祥争权失败被下锦衣卫狱,未几黜为民,自此以一介民夫终老[8]。而袁纯本...
瓯海博物馆藏有一幅明代圣旨!主人为温籍监察御史孙昭
孙昭(1518~1558)字明德,号斗城,自称东嘉居士,明正德年间出生在永嘉郡城区(今鹿城区)瓦市殿巷,嘉靖二十三年(1544)考取进士,留都察院观政,二年期满出任江西广信府永丰县(现上饶广丰县)知县,补任直隶大名府魏县(现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知县,后擢升为任云南道监察御史。孙昭为官削弊除奸,“政称异等”。
明清机构之都察院:劝谏皇帝只是一个笑话,全方位无死角监察百官
明清都察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御史台和门下给事中。古代有一个说法叫"台谏"。台指的就是御史台,里面的工作人员是御史;谏,指的是谏官。御史不是谏官,御史是监察官,谏官是劝谏皇帝。台谏的区别是,前者对下,后者对上。御史等人是监察文武百官的,给事中的眼睛是盯着皇帝的。
御史台、都察院有多牛?这些知识古装剧不会告诉你
到了明清,之前发挥重要角色的御史台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进入了都察院的监察时期。都者,首也,总也;都察院就是最高监察机关的意思。作为都察院属官的各道监察御史(明为十三道,清为十五道),虽然官职只有七品,但权力很大,可以“大事奏裁,小事立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