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西藏 格桑花开 | 这两个遗址,勾勒出青藏高原的文明年轮
寻觅西藏格桑花开|这两个遗址,勾勒出青藏高原的文明年轮卡若遗址距今约5000年左右,第一次将西藏高原史前人类生存活动的科学证据揭露于世。2021年10月,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曲贡遗址位于拉萨市北郊,距市区约五公里,是迄今在西藏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文化层堆积较厚,文化内涵极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考古发现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双体陶罐表明,5000年前青藏高原已进入早期中华文化圈;布达拉宫蕴含着团结和合、寻求大同的天下一统情怀和中华民族气派;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大批典籍文献,极大地促进了藏族文化的发展;《中华大藏经(丹珠尔)》《格萨尔千幅唐卡》等都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每年修缮保护布达拉...
西藏昌都自驾游:游览梅里雪山姊妹山,领略唐卡与铜艺的匠人精神
游西藏不能不游拉萨,同理,游昌都不能不游卡若,卡若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有强巴林寺、嘎玛沟、卡若遗址、谷布山、小恩达遗址、拉多沟等著名景区,还有昌都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是一个了解西藏历史、康巴文化、宗教信仰、观看美丽风景的绝佳去处,初到卡若第一天,我们决定在周边逛逛,相继去了谷布山、嘎玛沟、嘎玛...
藏式建筑里的文化密码
曾被考古界公认的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的卡若遗址就出现了石砌房屋。该遗址发现有房址、道路、石墙、石台、石围圈、灰坑等遗迹。相关研究成果显示,卡若遗址分为早、晚两期。发现房屋基址28座。其中的圆底房屋,经复原,是一种以室内立柱和周边斜柱搭成的圆锥形窝棚式建筑。另有竖壁半地穴式和地面式建筑。晚期...
【文化中国行】博物馆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阵地
西藏博物馆收藏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出土于昌都卡若遗址的双体陶罐最令人印象深刻——双体陶罐因为左右对称的器身和器底而得名,器口为喇叭状,腹部为袋形对称的双体,双体中间相连,下腹部向内渐收形成假圈足,整体看起来好像两只小动物相向而立、交颈打闹一样。陶罐的颈部和肩部还设计了一对带孔钮,既巧妙地表现出...
手记丨行走青藏高原,探访长江文化
7月30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来到西藏昌都卡若遗址,昌都市文化保护研究所所长扎西旺加(左二)向探访团介绍情况(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王筝摄卡若遗址是目前西藏境内保存最好、最系统、遗存最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揭示了西藏距今5000—4000年前的古人类生产、生活线索,比较完整地勾勒出藏东的生活方式...
探访古文化遗址:几千年前西藏湖北两地建房制陶技艺相似
这两点与湖北十堰房县境内的七里河遗址发现的石家河文化一期后段房屋结构极为相似,说明当时两地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文化就存在互相交流、互相影响的现象。”7月30日,站在西藏昌都卡若遗址里复原的一间草拌泥墙半地穴式房屋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陈树祥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西藏昌都卡若遗址里复原的一间木骨...
道中华丨霍巍:考古实证西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上)
进入到距今约5000年以后,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小恩达遗址以及山南昌果沟遗址、拉萨曲贡遗址等一系列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的发现,既能反映出高原古代文化自身特点,同时又与黄河、长江上游地区史前新石器时代文化出现了若干相似的文化因素。例如,卡若遗址中出土的农作物为粟类、遗址为半地穴式的红烧土房屋、流行彩陶花纹、陶...
西藏博物馆新馆开馆
这是6月29日拍摄的西藏博物馆收藏的双体陶罐。该陶罐出土于西藏昌都卡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西藏陶器的代表作。7月8日,西藏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在拉萨举行。西藏博物馆新馆占地面积达6.5万平方米,馆藏藏品52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4万余件(套),是西藏唯一一座集典藏、展示、研究、教育、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一级现...
王巍:西藏考古知识图谱关键技术研发在全国可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图为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遗址出土的陶器。2021年,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活起来”要有途径、手段,西藏考古知识图谱关键技术研发在全国可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中国现代考古学在去年迎来了百年诞辰,积累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是还有很多停留在学术层面,一般民众还不够了解。”王巍说,“虽然像三星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