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湖桥文化:八千年的历史回响
这标志着浙江早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为科学认识浙江早期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考古材料;同时,跨湖桥文化以其新颖的文化内涵及极具个性的文化特征,构建了浙江区域文化的多元格局,为长江流域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树立了新的坐标。二十年间,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作为跨湖桥文化保护、展示和研究的学术平台,功能建设日...
探寻经济活力“潍”面孔 | “陶”醉20余载,他用匠心让诸城黑陶...
据《史记》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帝改进了制陶技艺,因此黑陶也有舜陶之称,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蛋壳杯”,有“黑如漆、亮如镜、薄如壳、声如磬”的美誉,黑陶也成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在舜帝故里诸城,也发现了多处龙山文化遗址,马志勇的老家舜王街道老梧村...
百大考古发现故事连载(6):海昏侯墓、庙底沟、尼雅遗址|考古眼
1928年初,当中国学者吴金鼎为致力于寻找中国独立的彩陶文化时,精美的磨光黑陶从城子崖遗址破土而出,以黑陶为典型特征的“龙山文化”从此被世人知晓,西方学者的“中国文化西来说”变得不攻自破……1929年12月,当考古学家裴文中在周口店兴奋地断定出远古人类的遗骨时,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得到了确...
一见庆阳︱一个遗址——南佐遗址
南佐遗址发现数量达百万之巨的炭化水稻遗存,不排除当地种植的可能性,也体现出与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等地区的联系,意味着南佐“古国”贸易交流甚广。同时,出土了制作水平高超的白陶、黑陶、绿松石珠等贵重物品,成套的彩陶、朱砂陶、白衣陶、白泥堆纹陶,涂抹朱砂的石镞、骨镞,说明当时不但有了较高水平的专业化分工,...
观察|黄土里长出的仰韶文化博物馆:看五千年前的古人样貌
同时,在遗址内还发现有龙山时期的磨光黑陶、压印方格纹灰陶、篮纹陶、灰绳纹鬲、带流陶杯等,出土文物十分丰富。通过第二次发掘,发掘者提出这个遗址存在着“仰韶和龙山的混合文化”的看法。后来研究发现,这个提法不正确,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是不同的文化类型,两者是上下承接关系,不存在两种文化的混合类型。
山东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落成 揭秘六千年前史前文化
这是一条古老的河流(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远在6000多年前,东夷先祖就在这里刀耕火种,用坚硬的岩石磨制石刀、石斧,用潮湿的泥土烧制黑陶、白陶,用锋利的骨针勾画创造了最早的象形文字,用勤劳和睿智创造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因大汶口遗址而得名。该遗址位于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西南,地处大汶河南北两岸。1959年大...
总书记关心的世界文化遗产丨良渚古城溯源流
良渚遗址考古和文化研究工作始于1936年。当年11月,西湖博物馆工作人员施昕更在良渚镇棋盘坟附近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了几片黑陶,并向馆里提出了发掘申请。由此,良渚考古的序幕正式拉开。1959年,考古学家夏鼐将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史前遗存命名为“良渚文化”。随后,反山、瑶山等遗址被陆续发现,出土大量陶器、石器、...
第一视点丨良渚纪事:文明的实证与对话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入口。记者董旭明摄认清来路今天,施昕更那份《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依旧静静躺在良渚博物院第一展厅的玻璃柜里,卷首语下的“谨以此书纪念我的故乡”,真挚动人。故乡,始终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那么,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又在哪里?找到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
良渚古城遗址保护研究团队:寻找中华文明早期的样貌
1938年,抗日战争的硝烟笼罩着华夏大地。时局动荡之际,良渚文化的发现者、杭州青年施昕更在《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中,发出了这一振聋发聩的提问。那时,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发现,将为后人找到“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遗址”提供了最初的线索。
七千年河姆渡如何焕发新生?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面推进
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的建设进度备受社会关注。记者从该项目建设方获悉,启动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5.36公顷,工程总投资估算为3.17亿元,计划2025年底竣工。“河姆渡文化版图”持续扩大51年前,余姚县罗江公社建造排涝站。施工过程中,大量和泥土一起被“翻”上来的黑陶片和动物骨骼,预示着钱塘江以南史前考古空白将被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