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田 | 故事眼光下史学的转向——“古史辨”对中国现代史学的推动
到清末,国学保存会的陆绍明明确提出“舍正史而言史学”的主张,其《史学稗论》在《国粹学报》上连载四期,历数各种野史、民间史著、杂史、载记(包括地方的文化、风物、边防等)、诸子(皆视为史)以及过去常被看轻的史评,主张“读史而不参考诸书,是揣摩一人之文,而非欲研究古人之事迹,则亦失读史之旨”。他不仅黜...
韩建萍:翦伯赞的史料观|正史|史料学|法学家|历史学家_网易订阅
正史以外的别史和杂史这一类私家著述,由于不受政府管制,所以史家能尽量写出其所见所闻,也较为真实,“翦伯赞肯定野史、杂史的价值,如不太摆史官的架子,所记较正史为真切,敢于暴露史实的真相等等,都是对的”。而他说的正史,是在统治者监督下写成的,经过了统治者的层层筛查,符合统治者的意志,其所依据的史料为前代...
诸葛亮躬耕地究竟在哪里,史学工作者讨论诸葛亮躬耕地望综述
谭其骧先生说:“有人说是由来已久的问题,好像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悬案没解决。我认为这是向来没有疑义的问题。只要是学历史的,都会说诸葛亮躬耕地问题历史上并没有悬案。”“三顾茅庐”的史事发生在襄阳隆中,是得到古今史学界一致认可的。中国当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编的《中国史稿》、范文澜着《中国通史》、翦伯赞...
杨宽诞辰110周年|杨宽史料整理思想探析|史书|史事|逸周书|战国史|...
关于我国传统三种体裁的史书即正史(纪传体,政书同于“志”)、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体裁的史书其史实记载无非理乱兴衰(即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典章经制(即正史志书和政书)二类,即相当于今日政治史和文化史。杨宽考察正史、编年、纪事本末、政书所载的范围和价值,指出:“吾人于最初步应用时,自以编年、纪事本...
正史、霸史、别史和杂史分别是什么?所记载的内容有何不同
杂史泛指我国古代私家著述的史书,是以记载带有掌故性见闻为主的史书。它不同于纪、传、表、志等体例齐全的正史,也不同于关系一朝执政的别史。它不受体例限制,博录所闻,虽杂荒疏浅,却可弥补官修史书的疏漏与不足,包括家史,外史,小史,稗史,野史,逸史等类别。杂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
《云别传》的可信度怎么样,相对《三国志》是不是野史
可见《云别传》虽然不像《三国志》这样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正史,但也肯定不像《世说新语》那样的志人小说(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他处在二者之间,被称为叫杂史杂著。这一类的书好坏不一,有的很严肃,有的则不严谨。不过相对的而言,《云别传》是比较可靠的。裴松之对此恐怕也较为认可,也没有太多的“臣松之案”的说法。
汪高鑫:多重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研究
中国史学史的学科概念最早是梁启超于1933年出版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提出来的。该书专辟一节“史学史的做法”,提出做中国史学史至少要注意四个部分:“一、史官;二、史家;三、史学的成立及发展;四、最近史学的趋势。”金毓黻于1944年出版的《中国史学史》,堪为按照梁氏中国史学史的做法而成就的早期代表...
南明史的研究和史学书写
因此,除钱绮外,他同时代的人,虽然都在撰写南明史,但没有人敢将自己的著作称作“南明”。需要指出的是,乾隆时人南沙三余氏编写的《南明野史》虽然用了“南明”一词,但它不是原名,而是后人所改。其原名为《明季五藩实录》(又名《明末五小史》)。[10]1929年,王钟麒对此书进行“校补缺文,是正称谓……总颜...
中国古籍的经史子集内容是什么,古代书籍的四种分类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
瞭望智库批热播剧《军师联盟》:拍成“野史大全”, 司马懿竟成“男...
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倒是引用了200多种杂史和杂著,然而,这部分史料的真实性自出现以来就广受怀疑——由于未加详细甄别筛选,加之所引原著绝大多数均已散失,有的记载无头无尾、莫名其妙,有的与正史相悖。三国史研究者一般对这部作品采取审慎态度。而《军师联盟》创作者有意识地将那些并不可靠的“野史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