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际根:殷墟见证了中国考古学的改变|考古队长·特别策划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之际,封面新闻“考古队长”推出特别策划,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殷墟考古队长唐际根。他在殷墟工作了27年,用他的话来说,殷墟的发掘,就像是中国考古学的“浓缩版”,也见证了中国考古学从一颗小芽,发展成为参天大树的过程。唐际根殷墟乃至中国考古学的改变靠的是几代人...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谈殷墟:中国考古史上的里程碑
1928年10月,在获得1000块银元的发掘经费后,董作宾带领一个由六名队员组成的工作队,开始了在殷墟首次短暂的试探性发掘任务,共出土有字甲骨784片。之后,殷墟发掘的领导权逐渐过渡到当时留美攻读社会学、人类学的归国博士李济手中,在这个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人物领导下,殷墟又相继开展了多次发掘活动,殷墟的发掘也...
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最新...
自1928年起,中国考古工作者开始对殷墟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拉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至今已经九十余年,陆续发现殷墟宗庙宫殿区、居址区、王陵区、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等重要遗迹,以及与之毗邻的商代中期都城洹北商城,出土了大量甲骨文、青铜器、陶器、玉石器等各类珍贵文物,基本廓清了殷墟的分布范围与结构布局,构建...
社科名家|岳洪彬:殷墟的发现发掘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
岳洪彬介绍,这一阶段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负责殷墟保护区内的发掘,由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殷墟保护区以外的发掘,主要是配合基本建设的发掘项目。在发掘方法上,一改前期以墓葬为主的单一思路,而是大规模地进行探方发掘,重在对殷墟都邑布局的整体把控上。主要收获有如下四项:第一,发现洹北商...
专家详解:殷墟发掘约5%何以留下中华文明的鲜明印记?
“考古不是挖宝,不是挖得越多越好。”何毓灵解释,考古是一个遗憾的科学,也是一个破坏性的科学,如今多学科合作开展的精细化考古是以最小化发掘,最大化提取信息为基本原则,文物保护是第一位的,“不能以发掘面积论英雄”。“约5%的殷墟,足以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鲜明的印记。”在何毓灵看来,...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一部殷墟发掘史,半部中国考古史——殷墟博物馆新馆一楼的“探索商文明”序厅,采用了中国考古最具特色的“探方”为背景,以时间为轴、以重要发现为线索,全面系统梳理殷墟自1928年至今取得的重要成果,追溯了整个商文明的探索历程,绵延近六百年的商代历史画卷渐渐清晰,铺展于游客眼前(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
一片甲骨惊天下 ??半部中国考古史 | 殷墟博物馆新馆开放
一部殷墟发掘史、半部中国考古史,殷墟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1928年10月13日,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在安阳小屯村挥下第一锹,正式拉开殷墟科学考古帷幕。殷墟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
殷墟考古往事:从“一片甲骨”到地下古城,揭开商王朝神秘面纱
但审稿人表示,这些结论过于大胆,建议修改结论。唐际根按照审稿人的意见作了微调,但坚持基本意见。几经来回,殷墟发掘史上的一份重要的考古文献《1997年洹北花园庄发掘简报》正式发表。简报提出,洹北花园庄遗址出土陶片的年代处于郑州商城和殷墟之间。商中期的概念得以强化。
探源中华文明新时代殷墟考古谱新篇
2009年在王裕口村南发现的贞人墓地,以考古发掘的方法确认了甲骨文中贞人的遗存,这在殷墟尚属首次。青铜器是晚商时期重要的文字载体,戈族、册族、齿族、咸族等有铭青铜都是近年来的重要发现。三方青铜印章的发现则明确把青铜印章史提前至晚商时期。(何毓灵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
一片甲骨成国潮!近4000件文物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出
中新网安阳8月18日电(记者袁秀月)“我本职是做计算机相关的,因为对殷墟和甲骨文比较感兴趣,所以业余做讲解志愿者。”8月17日,来自安阳的志愿讲解员温润芝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对记者说。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袁秀月摄殷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