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辨:一场疑古运动的现代性、当代性与后现代意义
自然,古史辨也要面对新的学术质疑,尤其是代表“文献派”接受来自新中国考古的诸多成就的挑战——因国家建构的民族主义叙事需求,考古学是少有的没有被粗暴打断的人文学科——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出土文物、简牍能够动摇“层累说”,所有批评均指向顾颉刚的某些具体观点,而无法推翻其建立的总体框架。最大的压力来自学术...
“古史辨”是如何“运动”起来的?
在既往对古史辨运动的研究中,有这样一些结论:“层累观”的诞生是在1923年顾颉刚的《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中;“层累观”的诞生导致了古史辨运动的爆发;甚至也有误认为《古史辨》的出版造成了古史辨运动。其实这些观点大都来自于研究者不经意的误会,根源是没有缕清从“层累观”到“古史辨”的历史过程,没有...
郭震旦 | 古史辨:现代中国史学的记忆之场
最能体现认识论色彩无疑是层累说: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古史期越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我们不知道某一件事正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事件在传说的最早状况。这是迄今为止现代中国史学有关中国历史建构特性最富洞察力的观察。古史辨引以为豪的“历史演进的方法”并不是在本体论上展开的,而是在认识...
罗志田 | 故事眼光下史学的转向——“古史辨”对中国现代史学的推动
顾先生“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之说之所以能在中国史学界发生革命性的震荡,主要就是因为它第一次有系统地体现了现代史学的观念。所以此说一出,无论当时史观如何不同的人都无法不承认它在史学上所占据的中心位置。对于这样一部分占据中心位置的现代史学,还需要更具体也更深入的理解。有一点需要说明,讨论古史辨不...
《古史辨运动的兴起》简体版发行
新文化运动之后,一场对于先秦、秦汉史料真实性的论争迎来了高潮,这就是著名的“古史辨运动”。顾颉刚等史家振臂而呼,试图推翻儒家典籍的古史叙事,认为“层累造成中国古史”,在学术界、社会上引起了地震式影响。王汎森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关注古史辨运动,并在研究生一年级时对该问题展开系统研究。这部作者29岁时完成...
《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一个思想史的分析》|每日一书
《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一个思想史的分析》作者:王汎森版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8月推荐理由:新文化运动后,一场对于先秦、秦汉史料真实性的论争迎来了高峰,这就是著名的“古史辨运动”(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顾颉刚等史家试图推翻儒家典籍的古史叙事,提出中国古史的“层累造成说”,在学术界、社会上形成了巨大的震动与...
李政君:顾颉刚古史观念探微
因此我们说,顾颉刚的古史考辨虽涉及古书、古史、古代地理等多个方面,但其核心旨趣乃是考察古史学说或观念的流变,以解释旧有古史系统的构成。二既然考察古史学说或观念的流变以解释旧有古史系统的构成是顾颉刚考辨古史的旨趣,那么,顾颉刚是如何认识或解释中国古史的“层累”演变的?学界讨论这一问题,大多会...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专家:中华文明“距万年奠基,八千年起源,六千年...
其中,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对传统古史体系展开热烈讨论,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论点,指出“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时代愈后,传说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例如,周代人提及禹,孔子提到尧舜,战国时开始谈及黄帝、神农,汉代又加上盘古。由此,曾经被奉为圭臬的“三皇五帝”体系开始崩塌,成...
杨宽诞辰110周年|杨宽的学术人生及治史风格
杨宽则非常看重地下史料,其著作中不仅大量引据甲骨,且引用了许多研究甲骨的著作;在研究古史的目上,吕思勉研究古史侧重于微观方面的考证,他认为研究古史除了注意“层累地造成”说外,还得注意历史真相“逐渐剥落”,应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而认为应在“极简略之辞”和“单辞片语”中寻找历史真相。(李波:《吕思勉与〈古...
赵世瑜 | 结构过程·礼仪标识·逆推顺述:中国历史人类学研究的三...
层累地制造古史说的另一个方法论意义,是揭示出每一个稍晚的“层”都可以是稍早的“层”的“当下”,都是可以进行“逆推”的起点。过去我们常常提到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指的是米粮主要产区从宋代到明清时期的变化过程。湖南、湖北、江西的农业发展与湖区的开发有很大关系,学者们的现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