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国误身的朱由检——在《明史》中拥有两个评价
但是这部《明史》对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总结得十分到位,可也因为编纂时间短所以不严谨错漏百出。清朝的康熙帝看了他爹版的《明史》很不高兴,原因当然与其中错谬多有关;但是更主要的是,他认为这版《明史》对于明帝过错的批评过于直言不讳,有违封建道统的尊君思想。所以在下旨重修《明史》时,康熙特别在圣旨中强调了...
张宇轩 | 清代官修《明史·李自成传》撰述的嬗变
康熙十九年(1680),徐元文补充王士桢、王鸿绪等十六人为纂修官,后又吸纳徐乾学、汤斌等人入馆,构成了《明史》纂修的班底。徐元文任监修的同年,万斯同受徐氏邀请入京,参修《明史》。尽管始终是布衣身份,但万斯同对《明史》纂修的影响厥功至伟。清人全祖望写道:“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明史稿》五百卷...
康熙与孝庄的政治博弈
在战略上刚刚取得优势的康熙十八年,康熙帝就决定大开博学鸿儒特科,笼络汉人名流学者,随即于次年开馆纂修《明史》,当时皆传为盛事,这是亮出推行汉化的儒学政治文化旗帜,其进程颇为顺利。因此,康熙帝冒极大风险毅然撤藩,不惜陷全国于内战,很难说其中没有全盘政治设想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正是平定“三藩之乱”...
短发挽髻-从清初画迹中分析康熙、雍正年间汉人真实发型
康熙时举人,雍正间以县令赴京学习政事,任职于户部湖广司,后以母病归。一生究心治学,为康、雍时期名士。汪懋麟像汪懋麟,康熙六年进士及第,授内阁中书,康熙九年为中书舍人。官至刑部主事。康熙十八年与博学鸿词科,康熙十九年,入明史馆,与修《明史》。书成即告归。闭门读史著述。康熙二十七年病卒,年四十九岁。
讲张:朱元璋穷凶极恶统治下,江南对张士诚仁政的无尽怀念|文史宴
士诚拒不称臣,未能身免,官史书其自经,恐有美化重八之嫌。(《太祖实录》历经三修,作为《太祖实录》的初稿本,《明本纪》中关于张士诚的记载更为简略:“秋,城破,士诚自经于家,兵入尚未绝,解其缢,俘送京师,苏州平。”)民国初年江苏省政府所树张士诚墓碑...
旧文新发:新编《清史》即将问世,是喜还是忧?(下:3忧、4忧)
担忧把实行满清一族专政、强化思想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毁灭华夏文化、推行“闭关锁国”的直接责任人——康熙、乾隆美化且定格为“大帝”、“千年明君”(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同时,康熙、乾隆两朝对桎梏中华,将中华拖向落后深渊起了决定性作用,我们担忧新编清史反而会继承歌功颂德派,将之誉为“康乾盛世”,且定格下来。担忧给...
清朝编《明史》时不断美化明朝,编纂时清圣祖多次指责不公言论
《明史》在二十四史中显然算是一部大书了,全书在规模上仅次于《宋史》,而在修纂时间上也是二十四史最长的一部,从顺治二年(1645)下诏编修开始,到乾隆四年(1739年)刊刻进呈,历经95年时间,但考虑清廷在顺治年间和康熙二十年(1681年)前战火纷飞、政局未稳,自下诏编修后的前35年根本无暇修史,正式的修史工程是...
因为《明史》是清朝编撰的,所以就不可信?
除此之外,包括满洲人修的《明史》在内基本都能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述史,其中不仅不乏过度拔高美化前朝的地方,有时甚至还会主动对某些见不得光的恶事、丑事进行遮掩或者辩护。《明史》中关于后金崛起后的部分肯定不会如实记载,但这在历朝历代都不是啥新鲜事...
鳌拜辅政时期的满族统治与汉族精英:江南哭庙案和明史案
康熙帝常服写字像明史案和江南奏销案,在鳌拜辅政时期清廷迫害汉族精英事件中最为出名,其实还存在着其他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冲突。1661年,文人、书法家宋琬被人诬告在山东老家煽动叛乱。宋琬被幽囚狱中,直到1664年才洗清罪名并被释放。1664年,直隶的杰出学者孙奇逢刊印《甲申大难录》一书,书中包含了那些在1644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