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著名书家郑孝胥,楷书《盛宫保墓志》尽显敦实雍和之美!
在民国书法界,郑孝胥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家。他的楷书作品《盛宫保墓志》,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其重敦实、肃壮雍和的风格,赢得了无数书法爱好者的赞誉。郑孝胥的书法之路,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过程。他深入研究欧阳询的险峻、柳公权的刚劲、颜真卿的雄浑、苏轼的...
中国书法史上的感人友谊:赵孟頫与鲜于枢
在书法上赵孟頫对鲜于枢也赞誉有加,曾言““余与伯几同学草书,伯几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几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困学之书,妙入神品,仆所不及”,认为自己的书法远比不上鲜于枢,虽然有谦让的成分,也能看出赵孟頫对鲜于枢书法水平的倾慕。赵孟頫鲜于枢合写草书千字文对于书法...
浙江湖州乌程汉简书法学意义:为两汉笔法演进史再添重要墨迹资料
举例来说,以前传统的书法史以及文字学的看法是:楷书、行书和草书,大致是从东汉晚期开始出现。但乌程汉简,以及其他地区出土的汉代简牍墨迹却证实:楷书、行书和草书这三种字体,至少在西汉中晚期就已经出现。尤其是章草(现代意义上的早期草书)字体,在西汉中晚期就已经大量应用于日常书写当中。我们还可以将乌程汉简...
650倍的高清震撼!全新出土秦汉小篆《新莽度量》,刷新中国书法史...
364字小篆,又为秦汉书法史的研究提供了足够体量的崭新范本,使书法界得以重新认知秦汉篆书的发展演变过程!面对如此重要的考古、历史、书法等多学科新出土材料,经有关部门批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邾国故城遗址项目负责人王青及团队,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教授曹锦炎及团队,历经数年研究,以最新高清摄制、保护文...
一周文化讲座|“终身读者”修炼指南
嘉宾:寇克让(书法家)、吴川淮(书法家)寇克让出身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这些年来他将文献学的方法引入书法史的研究。在“心印——寇克让书法展”期间,他也为大家带来了名著《书法没有秘密》的第四版。10月27日,他将与中国当代书法家、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川淮一起做客西安SKP,与读者分享书法心得。
《读书》新刊 | 薛龙春:“二王之外”的书法还是书法吗?
书法史上,碑帖之争,起于晚清(www.e993.com)2024年11月4日。尤其是清末碑学的兴起,使得对二王之外(帖学传统之外)的书学资源的熟稔、临学与掌握,成为论书的一个必备素养,非如此则不及格。这一转向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厘清这里的重要问题,清晰揭示碑学的历史生成、发展逻辑及其理论上的困境,是薛龙春在这篇文章中的工作。
20世纪书法大师沈尹默,为书法史续命一百年,他的字好在哪里?
早在民国初年,他就跟于右任先生并称为“南沈北于”,20世纪40年代又跟吴玉如先生并称为“南沈北吴”。由于他长期执教于北京大学,又跟李志敏先生合称为“北大书法史两巨匠”。同行对他的评价很高,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说:他的书法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
乾隆、刘墉、翁方纲等77人佳作同场:一部清代对联书法史
“汲古得修绠,开怀畅远襟。”近日,汇集了乾隆、翁方纲、刘墉等77位书者楹联佳作的“书联璧合——清代楹联展”在广东财经大学文化艺术中心正空间展出,寥寥数十件展品却跨越了二百余年历史,自清康熙朝至清末民初,恰是楹联发展史上最鼎盛的阶段,堪称一部清代的对联书法史。“书联璧合——清代楹联展”在广东...
《胡小石年表》订误
“书法史”,当作“书学史”,此课程全称为“中国书学史”。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四十七岁。4月、5月,在《国风》第5卷8、9期上发表《安徽省立图书馆新得寿春出土楚王铊鼎铭释》。按:《国风》第5卷8、9期为合刊,出版于1934年11月1日。此条当移入1934年,“4月、5月”改为“11月”。
柴念东:《启功口述历史》有关柴德赓若干评述的商榷
柴令文(柴德赓之女)为北师大地理系1958届毕业生,参加校庆活动时,到小红楼6号问安“启伯伯”,当面提出求书法之求。启功先生说:“现在不让写,你明天早上早点来。”第二天柴令文8点就去敲门,启功先生早已写好,地上放了四幅,均无上款,启先生说:“你说,都写给谁吧。”不一会儿写毕,钤印。我得到一幅,上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