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历史与传承
实践队首先参观了当地居民的蒙古包,对这种传统居所的结构、功能和文化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队员们在生态园内举办了一场生动的讲解活动,为了使蒙古包文化的宣传更为具体形象,实践小组成员们事先搭建好蒙古包微缩模型,向游客们讲解着蒙古包的结构,功能,以及历史故事。队员们还邀请游客和当地居民一同体验蒙古包生活,...
《千古马颂》彰显“内蒙古演艺”强劲实力
2014年9月16日,《千古马颂》在锡林郭勒盟“中国·马都”核心区1.2万平方米的马文化演艺厅亮相,《千古马颂》百度搜索的相关结果达到6050万个,好评如潮,可谓出道即巅峰,一鸣惊人。蒙古族历来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马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马文化也自然成为北疆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坛】传统音乐的文化特性及其在四川的发展‖甘绍成
所谓历史性,指的是我国各民族传统音乐中的多数乐种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只不过有的历史相对久远,如我国具有3000多年或千年以上历史的古琴音乐、南音、西安鼓乐、蒙古族马头琴音乐等;有的相对较短,如我国具有数百年历史的昆曲、京剧、花儿、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所谓传承性,指的是我国各民族传统音乐中的多数乐种都...
中华马文化何以数千年奔腾不息?
这些马,主要产于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及邻近地区,与学者提出的“半月形文化传播带”基本吻合,也是中国的“马文化圈”。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早在四五千年前,已被中国北方民族驯化,现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蒙古族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美誉,马在他们的...
内蒙古通辽:汇聚文化发展合力 谱写北疆壮美华章
文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早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广泛交流,共完成16场主题学术报告及座谈研讨,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之路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将西辽河文明的研究再次推进、深入,对打造通辽市西辽河文化品牌做到强有力的支撑和拉动,西辽河文明越来越成为内蒙古乃至中华文明一张光芒闪耀的文化名片...
弘扬蒙古马精神 | 了不起的非遗:蒙古族银饰花丝镶嵌工艺
蒙古族银饰花丝镶嵌工艺,是非遗银饰锻造技艺中的制作工艺之一,传统银饰锻造技艺的延伸,也是人们对于精细工艺更高追求的体现(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制作上,更考验手工匠人的经验。2022年伊金霍洛旗将蒙古族银饰花丝镶嵌工艺列为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非遗传承人乌日根一直从事传承蒙古族银饰制作工作以制作研究银饰为重点将现代和传统...
弘扬蒙古马精神 奔向高质量发展美好未来
新时代,仍需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以此激励各族人民接续奋斗,加大内蒙古与其他省区之间交流的力度,搭建更好的合作平台。用好省区之间协同发展的人力、物力资源,将会为内蒙古发展带来更多更好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效应。加大内蒙古与广东文化交流的力度,加深两地人民的文化认同和感情。文化交流可以增进认知和感情,促进各...
从“马背”到“牛背”——彭水深山中藏着一个蒙古族传统村落
“我们就是要利用向家村崇山峻岭的地理条件,以及草原游牧民族文化习俗,打造一个独特的乡村旅游景点,助力乡村振兴。”张先顶说,向家村不仅有蒙古族传统村落的特色历史人文、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还有之前发展起来的产业基础。“以前,虽然大家都很勤劳,但因为向家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长久以来村民生活并不富裕。”...
北疆文化 青城印记|蒙古族马鞍
马镫马环马钉马箍等则以金属工艺制成部分马具还要镶嵌玉石骨贝壳等褡裢(放在马鞍上的口袋)要绣上吉祥图案以选材考究外形美观骑行舒适经久耐用工艺精湛而闻名蒙古族马鞍凝聚着手工艺人的聪明才智是草原游牧文化的重要标志2008年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大文化传朔州
一、典型的民族融合文化朔州地处内外长城之间的塞上,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往来、徙居的重要基地,是北方游牧文化同中原农耕文化交汇融合的熔炉。1、频繁的民族交往与交流朔州自古宜农宜牧,是多民族聚居的乐土,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地。此一时,为中原汉族所居;彼一时,为北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