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韩家的历史追寻
包括家族记录,细节丰富,勾画出多层次的历史图景。《韩家往事》不仅触摸和感受了一个家族的历史脉搏与情感记忆,更绵延拓展描绘出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教育救国、科学报国的族群图像。《韩家往事》全书五章,分别以“南柳巷25号”“燕京大学”“清华园甲所”“麻线胡同2号”“燕东园40号”为题,看似无厘头,实则串联起韩...
我们分明是在抢救历史
两天以后,1945年12月2日,“再往清华园一看。至燕京访晤陆、蔡、洪诸君。又至徐献瑜家与徐及德常稍谈”。作者作为“历史关系人”的点评,读来分外有趣这段看得我眼睛发直,那天梅贻琦在拜访了燕京大学校级领导后竟抽空到我家来了,当然,那时候我还没有出生。——“第三章·清华园甲所”,页279...
清华大学来湘考察“清华小道” 岳麓山曾有好大一个“清华园”
岳麓山·清华小道研究会秘书长柳裕德介绍,这两栋楼的前身,即是1936-1937年兴建的清华大学特种研究所甲所、乙所。随后,考察人员一行登山拜谒清华学子、著名抗日将领齐学启墓和教育家、湖南大学创立者之一胡子靖墓,来到清华界碑处。清华界碑位于胡子靖墓西南侧20余米处,石碑高约30厘米,正面镌刻清晰的“清华”二字,背面...
个体史书写中的女性谱系与家族影像
全书五章,分别以“南柳巷25号”(韩家两代)、“燕京大学”(韩家第三代)、“清华园甲所”(韩咏华梅贻琦家)、“麻线胡同2号”(韩恂华邝寿堃家、韩权华卫立煌家)、“燕东园40号”(韩德常徐献瑜家)为题,看似无厘头,实则串起韩家人的重要生活场域,进而勾勒出近百年来韩家女性的身影。你会发现,女性的足迹遍布家族...
春天的故事:1979年清华校庆
在清华的历史上,梅贻琦校长为清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1979年回校参加校庆的许多老校友都曾亲身受到他的教育思想感召。这一天,他们与时年87岁的“梅师母”韩咏华再次见面。这是梅夫人在时隔30年后第一次回到清华园参加校庆,当她来到工字厅时,刘达校长迎至庭院表示诚挚的欢迎。任之恭夫妇等亲切地称呼她“梅师母”,向她...
冯友兰:他在清华所做的无愧于历史的发展
冯友兰:他在清华所做的无愧于历史的发展那青草覆盖的地方,藏着一段历史和一段我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清华园内工字厅西南,有一片小树林。幼时觉得树高草密。一条小径弯曲通过,很是深幽,是捉迷藏的好地方。树林的西南有三座房屋,当时称为甲、乙、丙三所。甲所是校长住宅。最靠近树林的是乙所。乙所东、北...
清华园1949:从一地鸡毛到尘埃落定
所谓“照常”,是指有两件事他还得亲力亲为。一是出席在校内校外频繁召开的各种会议,讨论主题不外乎“课程改革”和“院系调整”方案。二是受命主持整理前任校长梅贻琦留在甲所的各类文档卷宗,梅氏掌校清华十八年,走得匆匆,“遗物”浩繁庞杂,把它们收拾清楚是件颇为费时费力的工作。
挽住清华园最后近代住宅 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
总体而言,清华园近代住宅原有格局目前基本得以保存。就各片住宅和建筑本体的保存看,在校园规划建设中,1990年代,北院被拆除,现仅存北院16号朱自清故居,为校内单位使用,“北院旧址”碑石静默誌念。甲所、乙所、丙所或拆除,或改建。照澜院、西院、新林院、胜因院住宅组群尚存,但不乏被拆毁、改建者。
叶嘉莹的亲情世界
在场旁听的不只有我,还有我的同学傅秋爽、张力,以及张力的太太丁伶青。2008年12月底,杨先生邀请叶先生去他家做客,然后一起到清华园“甲所”餐厅吃午饭。那时我正好也在北京,姑母便带我一起去了。那日冬雪初霁,清华校园里白茫茫一片,显得极为优雅干净,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走进清华。
专访|石晓军谈《兴亡的世界史》:读两国之书,彰往而考来
11月底,《丝绸之路与唐帝国》一书译者石晓军来到北京清华大学讲学,并做“日本的汉籍著录及其特色”的专题讲座,在清华园甲所接受澎湃新闻专访。上世纪90年代初旅居日本后,他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往来斋”,“彰往而考来。读两国之书,往来两邦之间嘛。”他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