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了不起的中华文明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理论意蕴...
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决扛起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历史使命,展现河南中华文明主根、国家历史主脉、中华民族之魂的战略地位而作出的重大战略谋划。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是从丰富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来认识中原是中国之源、中国之中、中国之本、中国之魂,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现...
历史与未来的对话: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城市人文精神新阐释 | 人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这一论述为我们指明了理解把握中国人文传统的方向。今天的中国是由历史的中国发展传承而来。在发展城市...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山东文化“两创”的实践探索与经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曲阜,参观考察孔府等地,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津沽传古韵 海河又新潮——天津积极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
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天津市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将“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放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
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聚焦东城文化...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2024年第9期发表了文章《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北京市东城区文化传承发展的实践探索》。全文如下:一线中轴,承古通今。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永定门到钟鼓楼,7.8公里长的...
科学立法守护好文化遗产 依法保护传承好历史文脉
四是加强交流展示(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先后举办了“大足学与中国美术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丝路遗产数字活化工作营”和“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吸引国内外多名专家和优秀人才参与,取得丰富成果;与浙江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共同承办了“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反响良好。
2024『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探险』活动预告
将以中国地形地貌与生物多样性为探索主题将邀请众多科学家与探险家同行踏上求知而又壮丽的旅程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解读这些景观的形成原因、地质构造、生态演变等科学奥秘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规律和地球的历史提高我们对自然的认知水平从人文科学的角度...
全文丨文明交融论——基于突出特性与价值立场的中华文明新主张
中国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穿越狂风暴雨、曲折磨难,虽然有分有合、进程曲折,但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和统一性的历史取向。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核心,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王利华:范式转换和领域开拓——中国近代环境史研究蠡见
环境史家的职责是探察“天人之际”的“古今之变”,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生之道”,为理性认识环境问题和积极应对生态挑战提供历史知见。由于多种原因,中国环境史研究曾以古代为重,同现实环境关系更加密切的近代环境史研究反而相对薄弱。近年这种局面正在加速改变,近代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受到主流学界重视,这是中国环境...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
陈志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并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遇到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