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手作珐琅鎏银茶器,一杯一盏间的东方雅韵!
第一遍所上的银浆叫“粗浆”,粗浆之后,茶器要第三次入窑,进行烤银。第一遍鎏银后,还需要打磨,然后才能第二次上银浆。反复二次上银浆的作用,是使银表层更细腻。这时,茶具第四次入窑,让鎏银定器定型。完成鎏银后,要在瓷器表面用金线勾勒图案,并在图案内做色彩填充,一笔一笔形成满彩。这个步骤十分耗费...
见山烧:茶器之美,镌刻于时光的艺术颂歌
作为景德镇众多窑口中最为耀眼的佼佼者,见山烧凭借其非凡的实力与独到的审美眼光,在陶瓷艺术的圣殿中熠熠生辉,不仅是一个品牌的象征,更是技艺与创意并蓄的艺术巨匠,以笔触细腻、视角独特的手法,谱写着茶器艺术的辉煌史诗。见山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10年,当时,艺术品经销商王晶先生在台湾与陶艺大师林见山先生因瓷...
陆羽的《茶经》,是“经史子集”之“经”吗?
详述茶的起源、制茶工具、茶的采制、饮茶器具、煮茶流程、茶的饮用、历代茶事、茶叶产地、茶具使用、张挂茶图,偏重茶叶采制品饮,兼及华夏远古至唐代茶史、茶人、茶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说茶的综合性著作。
西湖佳景入杯盏 来看看中茶博这款文创茶器
千年诗篇,默然胜辩;文化之脉,生生不息,茶器上一抹青色,勾勒出杭州的历史底蕴,描摹出西湖的韵味。说西湖,就一定绕不开“西湖十景”,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四季变换之美闻名于世,成为杭州乃至中国文化的瑰宝。如今,中国茶叶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茶博”)以此为主题,融入杭州西湖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元素,推出...
最早的“拉花”来自中国,这些历史名人都是“拉花”高手
就像每一年的新茶都值得期待,每一次的泡茶都能带来清香,明代以后的中国茶在历史的茶盅里徐徐展开。最早的“拉花”来自中国茶现代中国茶吸收了千百年来的茶道传统,也从科学、文旅乃至国际舞台交流方面不断发掘饮茶的魅力。2006年以来,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等62个“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
宝藏在民间|潮府工夫茶文化博物馆:逛古城看茶器,探寻茶文化之道
除了收集中华茶道的茶道器,方云帆在研究工夫茶历史的时候,还复原了失传已久的明代煎茶道(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方云帆表示,明代的煎茶道是中国茶道演化的一个过程,唐宋时期煎茶是将绿茶碾成茶末,再进行冲泡,明代煎茶道是将完整的绿茶茶叶放入水中,直接煎茶,不加盐,原汁原味品味茶汤。“只要控制好煎煮绿茶时不同的温度火候,就能煎出色彩...
专业采购指南 | 2024广州全球茶业交易博览会优选展商之茶器篇
醉天青,以北宋汝窑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主线,以宋代汝窑标本、修复器为研究基础,坚持守正创新,重点研烧汝窑瓷器,重现千年汝瓷之美,在复烧的基础上进行器物创新:有茶器、香器、花器、挂画装饰等,让汝窑的一抹天青走入生活,增添雅趣。T523台湾顶级工艺展团
[细说红楼]红楼茶器话玉斗
在各个历史时期,斗的形制与容量并不一律。1976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件陶斗,为矮圆筒形,直壁、平底,容量2001毫升。两汉之际新莽始建国元年铜方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为正方形,有短柄,容量1940毫升。现藏上海博物馆的东汉“元初大司农铜斗”是口沿外撇、上粗下细的矮圆筒形,外侧有圆圈形鋬,容量为1970...
自从交了学茶的女友 龙泉青瓷大师终于做出了绝美又好用的茶器
龙泉青瓷,自古便有“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几千年历史沉淀,瓷器永远是属于中国的骄傲。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瓷器大国,龙泉青瓷依旧被世人誉为“瓷苑的一颗明珠”。宋代庄季裕在《鸡肋篇》中记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乞讨色,钱氏所贡,盖同于此。”...
一套封埋千年的“顶级奢侈品”——法门寺地宫出土茶器
两段下方均以弦纹和破式菱形为界,小巧精制。最后用茶勺分酌至诸碗,需要让每一个碗里的沫饽平均,炉碗数少至三,多至五;若人多到十,加两炉。这套完整的唐代宫廷茶具,填补了中国茶文化史研究的空白,反映出了博大精深的唐代茶文化的历史源头和最高层次。文并供图/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