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人把前面的头发剃掉,后面却留一条辫子?原因就在这里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辫子成了中西文化交汇的关键点。在19世纪末,许多留学生因辫子在国外受到歧视。一位名叫容闳的留学生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我的辫子常常成为街头小孩嘲笑的目标。有时,他们甚至会企图剪掉我的辫子。”这样的经历使得不少留学生开始反思辫子的意义。虽然辫子引发了一些争议和不便,但在某种程度上...
“叶名琛:从风云人物到历史谜团的传奇人生”
咸丰帝在得知被俘的消息后立刻下令查办,原因明确,他的失败导致清朝不得不承认失利,与英国签订《天津条约》。民间对于叶名琛的评价同样截然不同。有人称赞他的忠诚与英勇,认为他为国捐躯,甚至在敌国受尽酷刑而死。有人则斥责他是酷吏,手段残忍,同胞无辜遭殃。如今,已无从为自己辩护的叶名琛,名字却成为历史上的...
...化义和团,以及滥用“当代义和团”这个称谓(纯粹讨论一个历史...
比如从小生长于美国的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也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我就是义和团。我祝他们胜利。”孙中山在晚年仍旧坚信肯定义和团的立场,他说:“义和团的人格,与庚子辛丑以后一班媚外的巧宦和卖...
独特的地理空间,千年的历史绵延,为什么说岭南文化既创新又传统
1872年至1875年间,由首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容闳(广州香山县人)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这批幼童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当时招募出国留学的幼童,不需要考试,只要报名就行。但是,全国各省很少有人报名,经容闳四处奔波才招满,120个幼童中绝大部分是广...
中国人的留学往事:“留学第一人”容闳、詹天佑、严复……
容闳带着梦想回来,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整整奋斗了一生。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出国留学的开拓者,也是官派留学的首倡者。早期的中国留学生满怀报国之志,刻苦学习,他们的坎坷经历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1863年,容闳结识了曾国藩,多次游说这位当时在清政府中最有权势也最有远见的高官来实施他的留学生派遣计划。1870年...
清朝人为什么把前面的头发剃掉,后面却要留一条辫子?原因在这
辫子虽然在20世纪初期随着清朝的覆灭而消失,但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留下的印记却是深远而持久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这种独特的发型不仅影响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还在艺术、文学、民俗等多个领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艺术领域,辫子成为了清代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许多著名的肖像画中,人物都留有标志性的辫子。例如,清代画家...
大家知道詹天佑,也听说过唐绍仪,而领路人容闳,却鲜为人知了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第二天便亲笔写信给容闳,诚邀他归国担任要职。可惜在4月21日上午,容闳病情恶化,抢救无效,逝世于美国康州寓所,终年84岁。教育关乎国家的根本与未来,要想使国家富强,必须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人才。毫无疑问,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学归来的人,容闳是中国教育史上十分关键...
这份高中老师给初二娃精选的历史书单, 收藏量极高
我们读历史,不仅仅只是看他们的故事。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张玮抓住历史上一个事件一个名字背后的东西,分析为什么当时的人会做出那样的选择,把文字的东西场景化,把乏味的东西有趣化,你不仅得到知识,还得到见识。徐霞客、麦哲伦、容闳、张伯苓、刘长春、马拉、陈公博、伊藤博文…简练直白的文字里都能看到他们一个个...
容闳:在晚清变局中的探索与价值
容闳经历与见证的晚清历史进程1854年容闳从美国乘船回国后首先在广州补习中文。这时中国大地上正轰轰烈烈爆发着太平天国运动,容闳亲见两广总督叶名琛残酷杀害农民的情形,于是对太平天国产生了同情和好感。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清政府尚未推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容闳虽有耶鲁大学的学位,回国后仍然需要通过科举才能入朝为官。
红龙计划中的容闳:“生不逢时”的“真正的爱国者”
不过,此时容闳对中国未来政治制度的构想及其民族主义思想仍不系统。他认为清朝势必覆亡,中国新政府当施行立宪帝制;政府行政却又要成为“公民政府之典范”,成就“民有、民治、民享的伟大宗旨”。这种过于理想化的目标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以及西方的专制、立宪与共和的政治理论与实践均有较大出入。同时,他和严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