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社会史研究大有可为
水利社会史研究者对水利共同体概念的反思,在十多年前已达成共识,“水利社会”正是对“水利共同体”的替代和超越。研究者使用“水利社会”而弃用“水利共同体”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学界的水利共同体概念过于狭隘和实体化了,有些研究者甚至将其与特定地域和水利组织相对等,因而无法满足人们从水的立场出发研究中国社会的...
水文化丨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
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河渠书》列于司马迁《史记》卷二十九,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主要记述从大禹治水开始,到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黄河瓠子堵口及其后各地区倡兴水利,开渠引灌等2000多年的水利史实。包括防洪、治河、凿渠、漕运、引水灌溉等水利建设和管理。体现
岁漕四百万,治水思昔年——漕渠考古发现与研究
长期以来,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水利史学界不断开展漕渠的研究,但汉唐漕渠考古工作一直开展甚少。因此学者的研究,就主要基于文献记载和有限的实地踏察。早已有学者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急需通过主动性的漕渠考古来弥补这一不足。本文摘编自《漕渠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
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
《河渠书》无论是从体例上还是内容上都对后世史书中水利专志的编撰影响深远,堪称中国水利史学的奠基之作。自此之后,不但正史,很多地方志、专项志书都将水利列为专章,水利成为古代史志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对治水方略、水利工程技术、水利管理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中国水利史看淮河变迁(上)
从中国水利史看淮河变迁(上)01史话淮河中国水利史对于淮河的历史,笔者再介绍一本书,讲述得更为细致,这本书叫《中国水利史》,是我国第一部以水利史命名的水利史书,书中有一章专门分析了淮河的历史,其内容主要有古代淮河、黄河夺淮、潘杨治绩(明朝潘季驯、杨一魁治水)、清初之淮、清中之淮、清末之淮和民...
古渠流润贯史今,塞北江南旧有名
在中国水利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宁夏引黄古灌区,与都江堰灌区、安徽淠史杭灌区、内蒙古河套灌区并称为中国四大古灌区(www.e993.com)2024年11月4日。2017年,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国际灌排委员会盛赞其为世界灌排工程的典范,是古代水利工程的经典,代表着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卓越成就,与长城一样,是秦汉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
走近中国古代灌溉历史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隋唐时期,水利建设如火如荼,催生出众多杰出的古代水利工程。如甬江流域的它山堰是我国古代典型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宁波鄞江镇。它山堰采用条石砌筑成拦河溢流坝,其堰身则独树一帜地采用木石空心(水利史研究编者注:叠梁闸室的别称)结构。历经千余年的风雨洗礼,如今它继续为阻咸、蓄淡、引水及泄洪贡献...
李义琼 | 制度在村:晚清浙东堰类水利户的登记与水权的基层运作
以往学界关于水利史和户籍制度的研究是分开进行的。从水利史的角度来看,前人主要关注华北的水利信仰、水权诉讼,以及侧重江南排水疏浚和圩田治理,而在社会经济层面的研究,虽有学者关注华中地区湖泊类水域的水权与基层社会,但与笔者关注的农耕土地的灌溉用水问题比较密切,且较具影响力的研究,主要为森田明等提出的“地水夫...
“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与水利遗产专业委员会水利史学术研讨会”在...
4月20日—21日,由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与水利遗产专业委员会、水利遗产保护与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河南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河南大学近现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承办的“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与水利遗产专业...
这项工程结束了当地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灌溉的历史
不仅是中国近现代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华民族一座自强不息的精神丰碑“天下黄河富宁夏”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把该段的黄河水位抬高了18米原来在峡口引水的河东和河西各大干渠一下子由无坝引水变成了有坝引水确保了引黄灌区秦渠、汉渠、唐徕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