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阳系考古”到“探寻地外生命” 中国深空探测走向更深更远
其中天问二号将对小行星进行采样返回,对小行星演化和太阳系早期历史进行研究;天问三号将进行火星采样返回,对火星环境进行探测;天问四号将对木星和木星的卫星进行研究,对木星空间和内部结构进行探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此前表示,中国已经开始筹划建设世界首个火星样品实验室,同时深化论证天问四...
太阳探测,中国来了!
作为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动画示意)本次任务还搭载发射10颗小卫星,分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SSS-1卫星、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SSS-2A卫星、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
中国深空探测走向更深更远
走过20年历程的中国探月工程,不断创造着月球探测的新突破,深化着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按计划,中国将在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其中,嫦娥七号要对月球南极环境和资源进行探测。嫦娥八号将开展月球资源就位利用的技术验证,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会构成正在论证的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三步走 建设空间科学强国(权威发布)
第二阶段,2028年至2035年,继续运营中国空间站,论证实施载人月球探测、国际月球科研站等科学任务,论证实施约15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取得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创成果。第三阶段,2036年至2050年,论证实施30余项空间科学任务,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首次载人登月将开展较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
我国将实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
杨小宇提到,目前在论证中的国际月球科研站,也将持续开展科学探测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包括部分前沿技术的验证,是“多学科、多目标、大规模的科技活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也提到,下一步,我国将实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他表示,载人月球探测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彰显大国担当...
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
海洋能级星座、关键带跨圈层耦合过程观测、边界层热动力结构和化学成分观测、全球高精度地磁场星座、地应力观测、地球辐射带探测、空间天气探源、编队太阳高能探测、四极协同科学观测、地球动态变化观测、小行星探测、系外行星卫星探测等任务方向,以及至2027年规划阶段未立项的中小型任务方向中遴选中小型和机遇型任务10~11...
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规划路线图发布:分三个阶段 将开展地外生命...
发布规划中还提出了至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至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至2027年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四期与行星探测工程,论证立项5~8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形成若干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第二阶段2028—2035年继续运营中国空间站,论证...
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规划发布
同时,规划提出了至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第一阶段,至2027年,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四期与行星探测工程,论证立项5~8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形成若干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第二阶段,2028—2035年,继续运营中国空间站,论证实施载人月球探测、国际月球科研站等科学任务,论证实施约15项空间...
三步走 建设空间科学强国
第二阶段,2028年至2035年,继续运营中国空间站,论证实施载人月球探测、国际月球科研站等科学任务,论证实施约15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取得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创成果。第三阶段,2036年至2050年,论证实施30余项空间科学任务,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首次载人登月将开展较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
【科技日报】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观测策略发布
近年来,紫金山天文台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光电技术研究所和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体制化建制化优势,已在上述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季江徽说,通过采用原创性探测方法,CHES计划希望填补近邻类日恒星宜居带类地行星探测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