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文明的精神:第十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2024年8月31日至9月1日,为纪念晚清民国经学家张锡恭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由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礼乐文明的精神——第十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张先生的故乡上海松江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
跪坐| 特殊的姿势,解开人体「封印」
跪坐时,双脚并拢,后脚跟要顶住臀部,脚背贴向地面,保持上半身中正挺直,双手可放于大腿上,双目放空、垂帘、正视前方皆可,下巴自动收回来一点,在跪坐的两腿膝窝之间,要垫上一块软垫子,以减轻身体下压的力量。记得不是把上半身完全放松、不能太靠后,不能百分百全部压在脚踝上,上身中正放松,小腿发紧,这种感觉比较...
体验古代礼仪文化,王牌全员“吉祥话”贺新年!
中国自古以来被誉为“礼仪之邦”,节目邀请到影视礼仪指导张晓龙,现场为大家讲解古装剧中的礼仪知识。吃饭要“掩口”、走路要注意步伐……能打动人心的,往往是这些小细节。他还举例拍摄电影《孔子》时,周润发为了演绎正确的“跽坐”,长时间跪坐在坚硬的地面上练习,令观众敬佩不已:“就爱这样的演员,把一言一行...
海昏侯墓新发现:最早的孔子画像,与传世文献不同的孔子传记丨文史宴
其中孔子的画像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孔子画像,画像中孔子戴着小冠,留有长须,穿深色长袍、着翘头履。可见,衣镜背面与漆板背面相连,共同组成孔子及其弟子的画像与传记,两面相对主人榻。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传记,其实与《史记·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太史公自序》及《论语》的记录基本一致,但部分内容略有出入。
从跪拜到作揖——中国古代拜礼的沿革
《礼记·檀弓》中“孔子与门人立拱”、《论语》中“子路拱而立”,皆指厌手。我们推求叉手之礼,应该兼有古代拱手礼中的揖、厌两种礼意,譬如,杨志、潘金莲的“叉手向前”,即是揖;至于引手着胸的动作,如施恩、阿寄的“叉手不离方寸”,以及《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人物手势,则属于厌。
孔子为何不与没礼貌的发小绝交?谈谈春秋礼崩乐坏与早期儒道关系
弟子们都觉得原壤太过分,要求与之绝交(www.e993.com)2024年10月30日。但孔子却认为,既然是发小故人,如果没有大奸大恶,也没必要绝交,由他去吧。由此可知,孔子以一种友谅忠恕的宽厚态度来面对这位故人,而原壤却完全不拿伦常礼仪当回事。这次,孔子又遇到原壤装疯。他见孔子来了,便立马摆出一个最没礼貌的“夷俟”姿态来迎接。夷俟即蹲踞、箕踞...
礼仪三百复三千,酬酢天机理必然。浅析盛唐礼仪、品古时民间风俗
“站礼”就比较好理解了,站立要姿势要端正,不能左右歪斜,也不能依靠在墙上。如果有两个人并坐着并站着,没有经过她们同意或邀请不能坐或站到二人中间,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跪拜礼是中国古代像对方表现出的最崇高、敬意的礼节,也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使用时间最长、最繁琐的一种礼节。
文史丨介绍礼、送迎礼……那些你不知道的中国传统社会日常社交礼仪
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其三,迎送礼。迎来送往是相见礼的重要内容,也就是主人迎接和送别宾客的礼仪规范。在先秦典籍中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迎送礼,大则境迎境送、郊迎郊送,小则庭迎庭送、门迎门送,等等,都是主人为表达自身礼贤下士、尊重来宾等而营造的隆重的仪礼场景。在日常礼仪中,简单且庄重的门迎门送还是最为...
审美的生活|《礼仪中国》:重建日常生活的礼仪体系
编者按:礼仪、言语、茶器、色彩……中国人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器一物是我们的日常审美,也都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雅、美好的那部分,渐渐又回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礼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在古代,中国被外国友邦称作“礼仪上国”,在几千年华夏文明发展...
那些你不知道的中国传统社会日常社交礼仪
拱手也有男女之别、吉凶之别,男子常常尚左手,即以左手抵于右手之上,而女子尚右手,即右手抵于左手之上,且在礼仪规范中,也以吉礼尚左手,凶礼则需要以右手为尚。《礼记·檀弓上》即载有孔子因姐丧而尚右手拜礼造成了门人误会之事。唐宋时期,还有一种“叉手礼”,行礼时,用左手握住右手拇指,左手小指向着右手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