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资料】2024版七上历史期中复习,优先背9-12课
(6)面对匈奴的袭扰,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7)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设刺史监察地方。重点之三从秦皇到汉武时间线(1)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建立秦朝,定都咸阳;(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反...
宁夏红寺堡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占领河套南北,3年后又迁3万户居民到“新秦中”一带。又自榆中(今甘肃兰州市)起沿黄河北上,直至内蒙古阴山,一路设置了36个县,在今宁夏吴忠(含红寺堡地区)、陶乐境内设置“神泉障”和“浑怀障”两个军事要塞,还迁发士卒和罪徒数十万人,修筑长城(今红寺堡大...
曾经属于中国,又独立建国的3个国家,现在混得一个比一个差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他就将目光放在了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地区。秦始皇派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秦始皇又派屠睢率50万大军,南征百越。屠睢战死后,秦始皇命令任嚣和赵佗继续率兵进攻百越各部落。秦国的虎狼之师战斗力非常强悍,很快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百越...
古代长城的诗歌意象
长城作为诗歌意象,可以追溯到秦朝民歌《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秦始皇派蒙恬修筑长城,凡万余里,民怨劳苦,这首《长城谣》用直白的语言控诉战争,暗含了对和平的渴望。它也直接催生了汉乐府歌行体名篇《饮马长城窟行》,这一古题被后代诗人传承下来,宋人郭茂倩编《乐府诗集》,...
长城黄河在内蒙古五次拥抱①|黄河边墙巧相遇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在北方地区修筑长城从贺兰山东麓过黄河延伸至桌子山地区将整个桌子山包围了起来秦朝占领桌子山地区掌控了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的制高点明长城二道坎烽火台。乌海境内明长城分布在海南区巴音陶亥镇黄河东岸沿平坦的河谷由南向北穿行...
黄土高原上的“塞上明珠”——榆林古城
殷商时期,这一带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动地域(www.e993.com)2024年11月3日。战国时,初属魏,置上郡,始在榆林境内筑长城。后归秦,公元前214年,在此设置郡县,并修筑长城。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驻守上郡,并派长子扶苏监军,蒙恬率军在这里广植榆树,以保持水土和驻扎军队,形成庞大的林带,"榆林"之名由此而来。
春秋战国时代的长城
我们都知道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且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事实上,在蒙恬修筑万里长城之前,秦国就已经有过修筑长城的历史了,蒙恬所修筑的万里长城正是在战国时代秦、赵、燕三国所筑长城的基础上连缀扩建而来。秦国修筑长城,主要是在秦昭王时期。秦昭王在位56年,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君主...
长城黄河在内蒙古五次拥抱 | 渡口村:烽烟息古道 一河两岸阔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在北方地区修筑长城,城墙从贺兰山东麓过黄河延伸至今乌海市桌子山地区。明朝时,这里归宁夏镇管辖,属于边关地区,而二道坎长城则是当时修建的黄河东岸边墙的前沿哨所。王阔海是研究黄河和长城文化的专家,他告诉记者,乌海秦长城和明长城在全国很有影响,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与黄河相依相伴,互成拱...
大河穿城过 一眼望千年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在北方地区修筑长城,城墙从贺兰山东麓过黄河延伸至今乌海市桌子山地区,将整个桌子山包围起来。桌子山长城的修筑,使长城与黄河在内蒙古地区第一次亲密接触。而此处最为知名的文化标识,便是黄河文化孕育的桌子山岩画。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由于军事压力原因,由巡抚贾俊主持修筑了“沿河...
长城的主要作用是传递情报,秦始皇联接各国长城客观促使匈奴统一
秦始皇之所以选择修筑长城抵御匈奴,最大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当时的匈奴太过分散,找起来太麻烦。而且秦始皇并非没有派军队打过匈奴,就在秦始皇刚刚统一天下后不久,秦始皇就曾让蒙恬率领最精锐的秦朝军队,进攻匈奴,并且打败了匈奴。汉朝初年,贾谊在《过秦论》里面就谈到秦始皇北伐的事情,说秦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