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的北京:北京中轴线完善 理想都城成熟
清北京:北京中轴线完善理想都城成熟明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并巩固统治,为进军中原奠定了基础。明崇祯九年(1636年)称皇帝,改国号“清”。顺治元年(1644年)5月2日,清军自通州入京城,多尔衮率领清军进入朝阳门。不久,多尔衮下令在中轴线上举行入宫典礼:将明朝皇帝使用的卤簿御辇向...
清朝进入北京:时间、地点与历史影响
4.京广路和滇池船只:从北京到大理的这条路线是通过火车到达南宁,然后转乘坐船到滇池,进入大理。在清朝时期,铁路还未修建,所以这条路线需要约两个月的时间,主要交通工具为轮船和小木筏。到达大理的时间主要受交通工具的作用。清朝时期,从北京到大理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游船、木筏和轮船,往往需要两个月或更长时间。...
中国古代有五个带京的首都,除了南京和北京,还有三个叫什么?
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后,盛京就成了清朝的首都。清军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后,盛京仍然受到清朝统治者的重视。于是清朝除了将首都定在北京外,还将盛京定为陪都。以上三座城市,就是古代除了南京和北京外,曾做过首都,又带有京字的城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有两个因素是蒙古人必须优先考虑的,一是基于游牧民族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和安居心理,与金人一样,都城要“以畜为本、以草为根、逐水草而居”,事关安居;二是灭南宋之后,天下尽入囊中,都城必须位居天下之中,有利于掌控天下、交通八方、攻防守备,事关安全。????这里沼泽众多、水草丰沛,被蒙古人一眼看中。北京过...
为什么北京取代了西安和洛阳成为中国最后三个王朝元明清的首都
贞元元年(1153)三月,海陵迁都燕京,“以迁都诏中外。改元贞元”,以燕乃列国之名,不能当京师的称号,因此改燕京为中都。海陵贞元元年三月至宣宗贞祐二年(1214)五月南迁以前,中都一直为金朝的都城。迁都的同时,海陵又改汴京为南京,改中京为北京,府在大定(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世人曾评价中都作为京城的优势:...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千年水潆涟 文脉流古今
元代疆域辽阔,定都大都,北京由此成为全国都城,统一王朝的政治中心由长安、洛阳迁移至北京,进而导致大运河路线的变化(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大运河这项伟大的工程连接南北水路干线,贯穿五大水系,荟萃中外物产和人才,在保证都城运转的同时,给元大都带来繁华富庶和多元开放。帆樯络绎文汇四方...
北京西山历史演变:从“太行之尾”到“神京右臂”
北京西山地区自金元时期至明清时期功能的发展演变,始终围绕着当时都城的统治需要、军事防御、郊行游憩、物资供给等方面。与此同时,西山地区的功能演变不仅满足了当时统治者的需求,也为官绅和百姓提供了寄情山水的游乐之处和宗教民俗的生养土壤,这对北京地区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韩国首都“汉城”,为什么改名“首尔”?
7世纪后期,新罗实现了半岛统一,并将吏读推广。到了唐末,高丽又取代新罗,定都开城,成为半岛的新统治者。元末明初之际,高丽大臣李成桂发动兵变夺取政权。李成桂夺取政权时,元朝已经被明朝取代。李成桂为了得到支持,选择向明朝称臣。新朝初立,李成桂认为高丽的都城(今朝鲜开城)王气薄弱,不适合担任新朝的都城。
“真真高丽丸子”牛黄在唐罗外交中的“特别使命”
与山东半岛纬度相近、隔黄海相望又往来便利的新罗同样盛产优质牛黄,且在唐高宗以后逐渐成为外来牛黄的重要源头。至于来华途径,一则可能是贸易,二则可能是外交活动推进的结果,而后者与当时的东北亚政局息息相关。《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了唐朝对外交通7条主要道路中的东北路线,“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
【史学争鸣】李后强 林彬:张献忠“血洗四川”探析
(二)清军入川后的三次战争清朝统治者对于自己屠杀川民的种种残暴行径百般加以遮掩,以致今天还有不少人坚信四川人口的损耗与清朝无关。其实,清朝对四川的大屠杀主要有三次。一是肃亲王豪格入川。1647年(清顺治三年),肃亲王豪格领兵入川镇压张献忠的大西农民军及南明各地方武装。豪格入川后第一仗就是在大西叛将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