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一首送别诗,道尽何为江湖,深读才意识到谁不是在江湖?
所以他的送别诗不少。每一首都堪称经典。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而在送别中,朋友也在一次次的送别中,送着送着就再看不见了。很多时候,人在江湖,转身就是永别。这也是无可奈何抗拒不了的事情,因为岁月无情。公元748年,王昌龄...
小学1-6年级常考古诗词分类整理!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唐·王维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唐·高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寒...
王维的一首送别诗看似平淡,却句句情深,禅意悠远
原诗:《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缓缓读罢,不觉得诗人是如泣如诉,也并不感到诗中有难舍难分的离情别意,倒是像是在说家常话。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男人喝酒才有痛快话,才不会婆婆妈妈地叮嘱后再道珍重。王维请朋友喝酒...
白居易成名诗,竟是16岁写下的这首送别诗,如今已被选进语文教科书
其实白居易的这首诗全名叫写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有八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要解读好这首诗,还得从诗题入手,试题中其他字还好理解,关键是这“赋得”二字,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文字信息。原来,唐代贞元年间,年方...
王维很简单的一首送别诗,用最平淡的语言,表达最深厚真挚的感情
《山中送别》王维〔唐代〕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首诗的大意是:在山中送走了老朋友,到黄昏时才依依不舍地关上了柴门。到明年春天小草绿的时候,不知道老朋友能不能再来啊?这首诗以“送别”为题,但他的着墨处却与一般的送别诗有别:他并没有致力于抒写送别时的所见所感,...
毛主席一首五言送别诗,仅有前两句流传于世,十个字尽显豪放之气
苍山辞祖国,弱水望邻封(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这两句诗平仄合律,对仗工整,尽显豪放之气。首句是一个动宾倒置句,意思是辞别了祖国的苍山。末句是说站在海岸线上,随着流动的海水,远眺邻国的疆域。“弱水”是古代河流名称,因为在古代神话故事中,弱水位于神仙之地,“鸿毛不浮”,所以“弱水”也是在暗示海上的征途遥远,充满了不可预测...
大唐最狂的送别诗,是他写的
如果放在年轻时候,他一定看不上这种九品芝麻官的小吏职务,可眼下,他太穷了,他迫切需要一份养家糊口的官吏职务。就在此前写给友人的《平台夜遇李景参有别》诗中,他哀叹道:离心忽怅然,策马对秋天。……岁物萧条满路歧,此行浩荡令人悲。家贫羡尔有微禄,欲往从之何所之。
一首送别诗,硬是被这位诗人写成了导游词
戴叔伦有一首送别诗《送人游岭南》,但诗中毫无离别之意,读起来倒感觉像在为朋友介绍岭南的优美风景,居然有导游词的感觉。全诗尽讲岭南美景,有画面有声音,一派岭南的秋之非秋景象,与其“蓝田日暖”风格一致。“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小时候离开家乡去万里...
王之涣的一首送别诗,质朴明快,平凡的语句却流动着真情
九日送别唐代:王之涣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是盛唐时著名诗人,他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王之涣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
隋朝无名氏所作咏柳送别诗,已如一首成熟的唐人七言绝句
送别诗·无名氏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诗中以杨柳借指离别,可往前追溯至《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同“留”,这春风中的依依杨柳,仿佛在不舍、挽留远人的离去,徐徐倾述离情,这是杨柳喻离别的第一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