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清代论诗绝句中的形象及其文学批评分析
以言简意赅的语言来评价或阐释所论之人的诗风或诗歌特点是论诗绝句应当承担的文学使命,清代论诗绝句明显继承了这一文学批评功能,其中对苏轼诗歌的探讨多集中于苏轼和韵诗的创作、佛学对苏轼创作的影响和苏诗风格。1.论苏轼和韵诗创作黄维申的《病中读宋四家诗各题一绝》(其一),诗中所谓“和韵”是古代一种重要...
政治投影下的东坡像 ——读艾朗诺《散为百东坡:苏轼人生中的言象...
譬如早于此书,傅君劢(MichaelFuller)著有《通往东坡之路:苏轼诗歌格调的形成》(TheRoadtoEastSlope:TheDevelopmentofSuShi'sPoeticVoice,1990),着眼东坡诗到黄州为止的发展,探寻其风格定型轨迹。与此书同年稍后,管佩达(BeataGrant)著有《重游庐山:苏轼生活与写作中的佛学》(MountLuRevisited:...
在朝与在野:米芾书法风格的转变
如果《吴江舟中诗》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那这就表明米芾是在用一种自由放纵的书法风格来证明他已经找到了这种平衡。无疑,米芾那彰显个性、气势磅礴的大字书法和他远离朝廷的出世生活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本文摘自[美]石慢所著《米芾:风格与中国北宋的书法艺术》,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授权发布)翻译|人文社科...
苏轼诗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趣味
当时苏轼只有二十多岁,这批诗作反映了诗人早年的创作特色。由于一路的风景是父子一起观赏经历的,因此他们常有同题的诗作,苏洵留下来的诗较少,而从苏轼、苏辙的同题诗作中可以看出两人创作风格的明显差异。比如《江上看山》这个诗题。苏轼诗云: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博学多才,那么其诗歌有何特点?
(一)言淡意深的语言风格苏轼评价柳宗元的诗:“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与片面追求审美的大历诗风相比,柳诗诗歌风格迥异,虽言语淡然,但意蕴深刻,鞭辟入里。这一点表现在其寓言诗说理和山水场景的描绘,如诗人在《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中写的:“破额山前碧玉...
米芾书法的“平淡”与“自然”
像苏轼的侄子一样,米芾一开始就塑造了平淡的美学风格(www.e993.com)2024年11月29日。但在涟水时期之后,他改变了策略。早在涟水时就已经有迹象表明,米芾开始越来越多地认为“平淡”是与“自然”紧密相连的。例如在《草圣帖》中,我们可以发现“自然”与“平淡”的联系,其中说“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怀素将“平淡”加入书法创作,稍微达到了“...
黄冈文旅发展经验:用好东坡超级IP,打造“苏迷”向往之城
她说,孩童时代,只能大致理解苏轼诗句的字面意义,直到步入社会,历经世事之后,她才真正意义上懂得了这些诗词,体悟到了苏轼深邃的精神境界。如今,对喜欢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们来说,通过赏读这些流传下来的名篇巨作,能了解苏轼创作风格从落寞转为超脱的蜕变。“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
【文史英华】三苏文艺创作解读(六)‖翟晓楠
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早年的诗歌如《夜泊牛口》等显示出对民间疾苦的关心。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可以说苏辙在诸多艺术门类上都取得了不俗成就,尤其散文成就完全可以比肩兄长苏轼。苏辙在晚年进入诗歌创作高峰期,同时也进一步丰富诗歌题材,开辟诗歌风格的新境界。退居颍川后,苏辙对农民生活...
苏轼歌词中的天花板之作,开篇就是千古名句,结尾堪称传世绝唱,美艳...
在北宋词人中,苏轼以豪放风格蜚声词坛。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首开北宋豪放词先河。苏轼在密州担任知州时创作的这首词,开篇三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结尾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便是传颂千古的豪放词名句。这一首豪放词就如同给北宋低吟浅唱的婉约词潭中扔进了一块石子,激...
宋人提出的杜诗“少而锐,壮而肆,老而严”的观点似可商榷
因为“锐”和“肆”说的是杜诗的风格,而“严”则是指创作态度。“锐”和“肆”可以并列,“严”却不宜与“锐”和“肆”并列。(二)说“老而严”,言外之意是少壮之时不严,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无论年老之时,还是少壮之时,都是很严谨的。杜甫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