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世界】操纵之笔与守变之道——新安画派画家吴皖生的书法...
徽州歙南以画竹闻名的新安画派画家吴皖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诗书画俱佳的艺术家。吴皖生先生书法功力深厚,笔下烟云苍劲有力、浑厚质朴,远绍晋唐,旁搜诸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书法面貌,一点一画都极为精到,一字一篇更是气势如虹。20世纪80年代,已到耄耋之年的他虽居于徽州偏僻山乡,而登门拜访、索求墨宝者仍络绎不绝。...
“在黄金时代,艺术与科技是一体的” 荷兰画派、暗箱装置与“光的...
霍克尼对艺术领域的探索是多方面的:他从事拼贴摄影,也做剧场舞台设计,他用前沿的技术与媒介进行艺术创作,也深入艺术史研究古典画家使用的光学仪器。在他与艺术评论家马丁·盖福德以对话形式共同完成的艺术史专著《图画史:从洞穴石壁到电脑屏幕》中,霍克尼表现出宏观的跨门类艺术评论思维。作为一名有着拼贴摄影经验的画家...
唐勇力《敦煌壁画艺术赏析》写给画家和绘画爱好者的敦煌壁画研究
所以当看到唐勇力的《敦煌壁画艺术赏析》时,多了一分好奇:这位画家对敦煌艺术的研究又是什么角度呢?我猜想,唐勇力自己的绘画创作受敦煌艺术影响极大,他有一组《敦煌之梦》的颇具规模的艺术系列创作,直接就是从敦煌艺术中来的,那么他的这本“赏析”,应该是有独到内容的,应该是从画家的角度去观照敦煌壁画艺术的。
张传军—— 中国馆藏级艺术家
景无有不可画,关健在于如何画得妙。三笔两笔是为简,千笔万笔也是简。画得多是丰富,画得少也是丰富。以少胜多,一以当十是为妙。作画应入乎规矩范围之中,又应超出规矩范围之外;纯任自然,不假修饰,更不为理法所束缚。古人论画,常有“无法中有法,乱中不乱,不齐之齐,不似之似”等等,皆绘画至理。
郑岩|私密艺术:战国贝壳画所重构的中国绘画史
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山东临淄徐家村南墓地32号墓发掘所获的三件战国中晚期带有雕刻纹样和彩绘的贝壳新近公布,由此使得海外博物馆早年入藏的同类文物,及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被激活。战国是从装饰性、抽象性艺术,向再现性和叙事性艺术转变的重要时期。由于年代玄远,绘画的实物十分匮乏,因此贝壳画的发现无疑丰富了这一阶...
人民日报海外版|在齐白石画中寻四季
齐白石提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画论思想,在工笔与写意的关系上,他认为,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写,非偶然可得也(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数字科技打造曼妙空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此次特展中以齐白石的水墨画为基础,将展览内容与...
陈迹答文人画二十问
5、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这样解读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您怎么看?陈迹:到目前为止,谈论“文人画”的文章,我以为陈师曾这篇《文人画之价值》,是最有名的“名篇”。但是,“文人之性质”、“文...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记者:提到齐白石的艺术创作理念,大家往往会想到他那句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从字面理解,“似”就是像,“不似”就是不像。要想画得像,对于画师来讲并不难,要想画得不像尤其容易,胡涂乱抹就可以了。可是,要想既画得像,又要不像,这个分寸该如何把握,似乎很难说明白。更有王朝闻说过“‘不似’...
随笔|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与“黄瓜棚”里的画理
齐白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论述,非常准确地阐述了中国画笔墨与形的关系,对于中国画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观点虽然在齐白石之前也有人提及,但如此明确而生动地表述似与不似之间的利害关系,并以自己一生的实践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齐白石当属第一。“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浅析齐白石的“似与不似”
浅析齐白石的“似与不似”齐白石先生有句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句话不仅道出了作画的道理,也道出了一切艺术的真谛。无论作西画,作国画,作音乐,作文学,一个“似与不似”将艺术精髓一言囊括。难怪毕加索对张大千说:“艺术在东方”,他还在赞扬中国画时说:“一根线去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