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航天器成功登陆月球,两个微型机器人开始漫游采集数据
SLIM发射了两个微型机器人。在2米处,开始两个步骤的着陆,在此期间SLIM侧翻,发射了两个微型机器人并成功登陆月球。这是着陆尝试的关键时刻,SLIM在被碎片包围的倾斜表面上进行了具有挑战性的着陆。如果在最后的着陆操作中出现问题,SLIM可能会翻到无法恢复的位置。SLIM登陆月球直播间。在直播屏幕上,观众观看了许...
击水中流:载人空间站针对空间碎片的设计
(1)失效卫星和航天器残骸失效卫星、火箭末级和碰撞或爆炸形成的星箭残骸,是真正意义上的“碎片”。这类不受控的碎片形态各异、姿态紊乱,即使观测到了也很难、或者说不可能准确预测其飞行轨道,只能获得有一定偏差量的预估数值。在300~500km高度,大气对航天器产生的阻力是可观的,例如空间站每隔2~3个月需要进行轨...
月球自主摄影师展现中国科研实力 微型机器人新突破
与之前“玉兔号”月球车相比,这台新机器人体积小巧许多,但其智能化程度与轻量化设计标志着技术的重大飞跃,体现了研究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集体智慧与突破。对此,哈佛大学的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赞叹道,这一成就彰显了中国科研团队的强大实力,以及将复杂功能集成于微型航天器的高超技艺。此外,《中国航天报》透露...
“飞天战袍”为出舱护航
舱外航天服相当于一个微型载人航天器。虽然看上去貌不惊人,但它是航天员生命安全的保障,代表着高科技领域的尖端技术,是一个国家载人航天实力的重要体现。出舱活动风险极高。1965年,太空行走第一人、俄罗斯航天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第一次出舱时就因气压差问题导致航天服膨胀,险些无法返回舱内。太空中的环境极为恶...
利用人工智能开发的新型超薄光帆可以在20年内到达最近的恒星
该团队在arXiv上发布的预印本中写道:“这项任务需要挑战纳米技术基础的光帆材料,需要光学、材料科学和结构工程方面的创新。”研究人员的方法受到BreakthroughInitiatives于2016年启动的BreakthroughStarshot项目的启发。Starshot的目标是设计一支由约1000艘微型航天器组成的舰队,使用光帆和地面激光器...
富士达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武器装备远程精准化、智能化、无人化趋势明显,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防务装备超小型化的要求促使电连接器向更微型化方向发展,板间互连变得广泛应用。总体来说,在航空、航天、弹载、卫星等领域,电子系统的低成本、小型化和集成化需求对射频连接器行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对高可靠的封装技术提出了高要求,陶瓷...
航天科普|“飞天”舱外航天服约3000万元,却不能带回地球,原因是啥?
舱外航天服是一种微型的载人航天器,是航天员执行出舱活动的必备装备。它不仅要具备高度密封、抗辐射、抗极端温差等性能,还要能够满足航天员的生命保障需求。可以说,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命之盾”。也正是由于舱外航天服相当于一艘小型的载人飞船,功能很强大,设计、制造难度都非常大,所以舱外航天服的...
技不如人?美国50年前的舱外航天服还在用,我国为啥用15次就扔?
舱外航天服和普通的航天服不同,它是航天员用来完成出舱任务时所穿的,其制造工艺、用物材料都非常特别,可以说是一种“微型的航天器”。舱外航天服对于航天员而言非常重要。1965年,太空行走第一人的俄罗斯航天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在进行第一次出舱时,差点因为气压问题导致航天服膨胀。
神舟十八号二次出舱成功!为何执行出舱任务?航天服和能量餐保障
也可以调节以适应每位航天员的体型,一套舱外航天服还能重复使用,不同的航天员都可以身穿同一套舱外航天服去执行舱外任务。不过出舱时虽然有航天服,但是航天员缺乏舱壁保护,在舱外还是面临着极端复杂易变的温度、压力及辐射等挑战,长期暴露在太阳耀斑的高能粒子辐射下,依然存在很大风险。比如之前神舟十二号航天...
四川巴中: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比赛拉开序幕
中新网巴中10月14日电(记者刘忠俊)10月14日,2024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比赛在四川省巴中市拉开序幕,来自西北工业大学、成都市石室成飞中学等80所高校和高中,近1750名选手将在9天的比赛中一决高下。参加电动滑翔机项目比赛的参赛选手合影留念。记者刘忠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