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院士工作站首家推出克隆狗技术市场化应用
不仅拥有成熟的宠物狗、军警犬、名贵马、名贵猫等克隆技术,科研团队还应用基因编辑狗技术在其他领域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克隆出的宠物与原宠物具有高度相似的遗传基因。通过克隆技术培育具有特定疾病模型的犬只,用于医学研究和药物研发等。海外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除了动物克隆技术外,还在多种宠物干细胞治疗与抗衰的...
Horticulture Research | 我国科学家克隆到首个大麻产量基因
张小雨研究员带领成员通过不断摸索,建立了大麻的遗传转化体系,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大麻稳定基因编辑和转基因1。在此基础上通过两年的刻苦攻关,克隆到世界上第一个大麻产量基因CsMIKC1及其上游调节基因、互作基因和下游靶基因,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乙烯调控下的大麻花序发育分子网络,并通过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在...
2023年小麦新基因挖掘和遗传改良新技术研究回眸 | 科技导报
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Zhang等对携带Sr9不同等位基因的品种进行EMS诱变,对感病突变体进行MutRenSeq,获得了一个共有的候选基因,分别在Sr9b、Sr9e、Sr9g和Sr9h遗传分离群体中进行验证,发现该基因与抗病性共分离。转基因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表现为抗病,证明所克隆的基因就是Sr9。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虽然鉴定的比较多,但克...
我国科研人员破译“复粒稻”形成的遗传基础
据童红宁研究员介绍,“复粒稻”是一种具有多粒簇生特点的水稻种质资源,其独特的表型使之成为研究热点。1931年以来,国内外通过研究,将控制簇生的CL位点定位在6号染色体的一个区间内,但一直未克隆到具体基因,形成“复粒稻”的遗传机制也始终未能明确。为了寻找目标基因,团队研究人员另辟蹊径,对“复粒稻”种质进行...
关注百年的课题破解了!我国科学家揭示复粒稻遗传奥秘
复粒稻是一种具有多粒簇生特点的水稻种质资源,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被世界各国陆续报道以来,因其独特的表型引起了众多科学家的关注,开展了大量研究,最终将控制簇生的CL位点定位在6号染色体一个较大区间内,但一直未克隆到具体基因,复粒稻形成的遗传机制始终是未解之谜。3月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帕金森病的发病影响因素及预防
目前已确定的6个基因与此型PD连锁:SNCA基因是第一个被克隆的显性遗传性PD的致病基因,LRRK2基因是最常见的显性遗传性PD的致病基因,而VPS35、EIF4GI及CHCHD2基因是最近几年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克隆的3个新的显性遗传性PD致病基因(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PD:其基因性状是隐性的,即只有纯合子时才出现症状。常染色体...
我国科学家发现后天获得的基因突变可显著增加冠心病风险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林苗苗)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和鲁向锋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后天获得的克隆性造血相关基因突变可显著增加冠心病风险,相比未携带者,携带体细胞基因突变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将增加42%。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医学期刊《贾玛心脏病学》。该研究基于我国随...
《世纪》杂志 | 李载平白手起家研究基因工程的往事
1977年12月,经历多年“五七”干校生涯终于回归科研工作的李载平受命担任上海生化所新成立的分子遗传研究实验室(七室)的主任。在中国生化界,人们的着眼点都集中在蛋白质酶、新陈代谢上,注意到基因,着手DNA研究的,李载平是第一人。研究方向在国内尚属空白,七室面临的情况十分严峻:当时实验室设备和试剂都很匮乏,条件...
基因技术:科学的前沿与伦理的边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基因组编辑中心主任高彩霞认为,基因编辑技术是一项充满魅力的技术。她举例称,白粉病是农作物的一种常见病害,受害物种包括小麦、大麦、西红柿、草莓、黄瓜等。60年前,大麦育种家通过传统育种方法,成功培育出抗白粉病的品种。经过分析,大麦抗白粉病的原因是该突变体中有一个基因被剔除...
耳聋基因筛查,让爱在倾听中有声
GJB2基因是第一个发现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也是世界各地导致遗传性耳聋的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其编码的缝隙连接蛋白Cx-26负责细胞间的离子传递,当GJB2基因突变时,Cx-26异常表达使内耳淋巴液中的钾离子失衡及钾离子回收障碍,造成患者听力受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先天性重度、极重度耳聋。其不同的突变位点中GJB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