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与中和:从思维方式看“第二个结合”的内在契合性
其次,对矛盾的认识有所不同。马克思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和思维虽然也认识到矛盾的存在,但更强调调和矛盾、追求和谐。再次,方法论上有差异。马克思辩证法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矛盾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中和思维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思维倾向和价值取向,方法论体...
高中政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过渡: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与外界隔绝、风景秀丽,人际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从哲学角度看,这个世外桃源就真的一点矛盾也没有吗?1.矛盾的普遍性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植物、动物、人类社会”不同矛盾的事...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供给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从需求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
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 钟华论
这是时代所需、发展所急、大势所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实支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几个哲学观点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特殊性、矛盾主要方面、矛盾对立统一等,是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内涵。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准确把握不同发展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增强问题意识,在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中推进发展。一是处理好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但不是要忽视、...
矛盾论
导言: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的目的,即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曾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在收入本书第一版的时候,作者作了部分的补充、删节和修改。矛盾论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泽东事物的矛盾法则
「党建治学」李慎明:把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宗旨是毛泽东对马克思...
说到底,其根本一条,就是因为他始终在人民之中,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在阶级社会中,普通劳动大众始终占社会的绝大多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意愿、意志和力量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决定历史的发展方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信仰人民,这一信仰高尚而光荣,是社会的现实和历史的真实,而不是社会和历史...
福建日报刊发“敏言”文章:问题导向,在调查研究中读懂矛盾观
矛盾观,指的是人们关于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运动变化的总体看法,决定着人们对事物发展动力和基本状态的认识和把握程度。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全文|更好赋能中国繁荣世界——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中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将为中国和世界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智慧和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的逻辑向度
这一现实之需正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不断拓展“高度契合”深度、广度的根本动力。2.巩固发展文化主体性要求实现“高度契合”文化主体性是民族主体意识和独立精神的价值维系与内在支撑,“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近代以来,在西方的殖民入侵和工业文明的猛烈冲击下,国人曾一度对中华传统文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