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于谦的传世书迹,妍美苍健!
单从刻帖版来看,于谦书法明显受到赵孟頫书风的影响,此作用笔精巧细腻,起笔顺锋而入,提按分明,中侧锋灵活调换,翻笔、衄挫变化丰富。笔画牵丝引带,于妍美中还有几分苍健,看得出取自赵孟頫晚年风格。《题公中塔图赞》结字舒展、四面开张,由赵上追唐人,波磔、间架横阔,又有李邕、陆柬之特征。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佳作居然有可能是它:《祭侄文稿》
转笔、起收都留有明显的痕迹。此外,《祭侄文稿》在笔法、结字、章法、墨法、干湿浓淡、疾徐缓急等方面变化多端,远胜于《兰亭序》。最后,《祭侄文稿》苍劲中透露出秀雅,而《兰亭序》则过于追求妍美而忽略了苍劲之美。《祭侄文稿》展现出一种雄浑豪放的气势,与《兰亭序》的“女郎长”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笔顺墨乐 古风今妍
顺乐自学习书法以来,始终不违传统,不寻捷径,远取经典法帖,涉猎广泛,无论是《十七帖》《自叙帖》《古诗四帖》《大观帖》《怀素小草千字文》等等,他都精研细读,抽精取髓,博观约取。近学今人范本,他不放过每一次展览的学习机会,特别是进入逸庐书院后,书院五体教学理念对他的书法技法的提高更是一日千里,篆籀笔法...
楷书与行书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主体的书写更是令人哭笑不得,他先写"十"字交叉,然后各写左右上下的点和撇捺。这种笔顺自古无有,虽是独创却背离了法则,犯了大忌。举此例意在对事不对人地说明一个道理:笔顺改变不可随意,研读名碑名帖从中寻找范例,继承传统,遵守规则。盲目自创是不允许的,也是没有出路的。朱建军老师作品六、结构:楷书重法...
楷书快写就是行书?!先搞清这几点
侧锋也是书写时常常用到的,清人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正锋取劲,侧锋取妍。”王羲之《兰亭》取妍处时带侧笔。由此可见,根据需要时而用侧锋书写,也能获得《兰亭序》那样的顿挫生姿、妍美无比的效果。除了运用中锋和侧锋以外,行书书写有时还可根据需要偶尔使用偏锋,以求得异样的效果。
答问|笔法墨法与书法里的“中国精神”
写篆书、隶书多用中锋;楷书、行书、草书则是中锋、侧锋并用,以中锋为主(www.e993.com)2024年11月12日。明代的丰坊在《书诀》中说:“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篆则一毫不可侧也。”历代书画家多主张以中锋运笔为主,侧锋运笔为辅,即中即侧,复归于中。
藏锋非逆笔也,中锋也,露锋与藏锋,究竟谁才是时代的主角?
我们会看到,那些妍媚露锋的书法中每一笔画都交代的非常清楚,来龙去脉,牵丝引带,其间的笔画呼应一眼就能看的清楚,就此我们能推断出古人写字的书写笔顺。另外,笔势的呼应关系越强,还能体现书写的自然流畅性。而自然流畅也是书家最看重的。米芾笔势的呼应...
《中国书法史》:书学概念之势、骨、筋、肥、瘦、天然与工夫
在我们这里,“古质”与“今妍”,“古肥”与“今瘦”,只是书法呈现的艺术特征,并不能成为断定书法优劣的标准。5、力书家作书、论书都讲究“力”。书法之“力”当然是指“力感”,非物理之力量。力感由笔画来显现,所以书论中多言“笔力”。王僧虔最爱谈论笔力,《论书》有语:...
田蕴章书法讲座第二十四讲:面目怪异不等于风格独特
田老师所提“必”字,从古人书写笔顺来看,所言极是。然现代字典的正确笔顺恰恰是该视频中田老师所说的错误写法,如此一来,孰是孰非,难以评说。我以为学习传统书法当循古道,对于笔顺无异议的字,遵循古人书写笔顺实是写好楷书的前提,这点同意田老师的说法。若单就“必”字而言,我以为应有所保留自己的意见。其实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