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砚祖《中外设计简史》第四章 宋元时期的设计章节重点
2)木石雕刻:北宋以后,建筑中的石雕和木雕装饰逐渐增多,例如台基、须弥座、栏杆、柱础、地面斗八等雕刻精细的石雕部件,以及《营造法式》中记载的缠龙柱等部位的圆雕、高浮雕、浅浮雕,这类装饰方式也一直延续到了清代。3)建筑彩画:彩画中最有特点的用色设计是“间装”、“叠晕”、“对晕”。彩画中最常...
战国玉配饰,探寻战国时期玉佩的精美工艺与历史文化价值
战国红瑞兽手把件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玉石行业中备受珍视的收藏品。一、手把件的特点及历史背景(100字)战国红瑞兽手把件是战国时期玉器中的这件一种瑰宝,它兼具手持器和装饰品的双重功能。手把件的造型多为瑞兽,如龙、麒麟、凤凰等,形象各异,充满了神秘与力量的实用象征意义。这些手把件多用...
汉绣源头是楚绣!“楚风华韵——荆楚工艺美术展”开幕
5月13日上午,“楚风华韵——荆楚工艺美术展”在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展厅开幕,引领师生穿越时光长河,感悟楚文化与工艺之美的交相辉映。荆楚工艺美术展展览汇聚了众多制作精妙、巧夺天工的楚工艺品,分为“楚青铜器”“楚漆器”“楚汉绣”三大篇章,展示了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展览旨在深入挖掘与传...
工艺美术师徐兰君:紫砂情数十载如一日,师承匠人精神代代传
开幕式现场紫砂壶制作,是一门传统手工艺,据记载,紫砂工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经有2400多年的历史。考古发现证明,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于宋代,历经明清两代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在茶博会现场,市民也对徐兰君老师的紫砂壶爱不释手,节目组访谈了紫砂大家徐兰君,发现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工匠精神值得弘扬...
金银细工濒危之困如何突围
谈及扬州金银细工的起源,就得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技艺迄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金银细工在唐宋时期已经非常辉煌,从1983年扬州出土的唐代金栉《伎乐飞天》可见一斑。明代以后珐琅工艺的运用,使金银细工更加流光溢彩。至清代,金银器制作工艺臻于完善。2008年南京长干寺出土的宋代《七宝阿育王塔》,塔身镌刻有扬州...
1096册,4000余万字!用《齐书》“拼”出辉煌灿烂齐文化
比如,学界对《考工记》的年代及作者有多种说法,但不少学者认为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如宋代的林希逸、清代的江永都认为它出自齐人之手(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书中记载了有关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制作工艺,反映出很高的工艺制作及监管水平,在中国科技史、文化史和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24龙年限定!跨越5000年的龙型图案跃然眼前,太震撼了!今日直降300!
第三枚:春秋战国时期龙图案金砖第三枚龙形图案,来自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龙纹玉佩。春秋战国时期的龙纹,神采飞扬、精细、浪漫,具有激越、动荡的时代特征,吉祥寓意得到加强。这个时期,龙的形象也逐渐趋于写实的兽形,形体上增加了虎的四足,变得威武雄健,华美而富有生活气息。
“马踏匈奴”“昭陵六骏”“舞马衔杯” 走近陕西遗存中与马有关的...
石雕高1.68米、长1.90米,是霍去病墓前石刻群里的主体。马为站立状,四蹄伸展、气势轩昂,将匈奴侵略者踏翻在地,并用四条矫健的腿把他夹住,匈奴人仰面朝天,左手持弓右手执箭,露出凶狠而又无法挣脱的表情。霍去病墓前石雕共16件,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
一块铁的艺术之旅
坚守匠心,晋韵堂始终坚持使用传统失蜡法古法工艺。失蜡法起源于春秋时期,用于青铜器铸造。其制造流程复杂,经过雕刻、开模、摇蜡、制壳、脱蜡、浇注、打磨、着色等68道工序,1400多摄氏度的炉水浇注,最终加之两次退火,至少45天,才能做出一把完美的铁壶。
龙纹锦绣衣,华夏礼仪邦——中华传统服饰中的龙纹演变
汉代织锦,属于汉代丝绸技术最高标志,龙纹以穿插于各类云气纹中的形式存在,在整体装饰布局中还会添加吉祥文字,如“长生不老”、“子孙满堂”等。汉锦中的龙形多为带有翅膀的应龙,有角无须,四足雄健,双翅欲展,显示出一种气势与动态。此时,龙纹也出现帝王服饰的居中位置,神态庄重严肃,表明龙纹在向权力、身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