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流星划过呼兰河
作家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开始读时有欢乐之感,越读下去心情会一点一点越沉重下去。想来那时蛰居在香港的萧红也是寂寞的吧,脑海里飞逝着童年的记忆,内心深处被乡愁充盈。1942年1月22日,在发表《呼兰河传》两年后,萧红因病在香港逝世,留给后人无尽的喟叹和唏嘘!
为你读书 |《呼兰河传》节选
正如茅盾先生所评价:“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读罢此书,百感交集,悲凉有之,寂寞有之,无奈有之,悲悯、温情、希望亦有之。供稿:仰望读书小组原标题:《为你读书|《呼兰河传》节选》
百名校长荐好书丨文龙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彭浩为您推荐《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推荐理由本书是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茅盾评价本书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有着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从编辑到出版思想家——评李昕先生著《一生一事——做书的日子》
年过半百的茅盾于1946年8月,在上海在追忆南国的远逝的记忆,这是在他为《呼兰河传》序的开篇,历数的香港“浅水湾”一带的乡愁景象。茅盾夜深独语,如泣如诉,历历细数,一篇5000字的序文,用工笔历数了对香港的记忆的旅痕,对一代文宗萧红给予了深切的同情。茅盾也借此为自己的爱女的早殇而一抛老父热泪。上个世纪...
凤凰卫视专访 | 迟子建:我就是个泥罐子,我的作品是东北泥土里生长...
我就把这些代表性作家的作品,像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曲波先生的《林海雪原》等镶嵌在白桦木上。这里的“镇馆之宝”之一,是萧红致萧军的书信原件,这个第三十三信是非常重要的。黑龙江是故土,是给萧红生命的地方,也给她文学灵感的地方,甚至说给她最大成就的地方。我觉得一个人用笔在书写的时候,她的气...
一生颠沛流离,才华却令人叹为观止
此后,鲁迅全力扶持了这本书的公开出版(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29岁,她写下《呼兰河传》,名震文坛。茅盾盛赞此书为:“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多年以后,90多岁高龄的金庸,看完此书,特地去萧红在香港的墓前吊唁。30岁她留下绝笔之作《马伯乐》,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珠玉之作。
这是一份书单,亦是你的旅行清单
这本书可以说是跨越了时代,无论何时看都能有新的品味角度。而且人物设定并不复杂,但个个鲜活生动。另外我还非常喜欢看社会派推理小说,宫部美雪的《模仿犯》《火车》都非常震撼,直击心灵,是让人不忍放下,想要一口气读完的作品。最近在看的是波兰作家安杰伊·萨普科夫斯基的《猎魔人》系列,宏大又细腻的同时...
这些书里一定藏着,关于你童年的答案!丨思维品书
《呼兰河传》作者:萧红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呼兰河传》被茅盾称作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在生命的*后阶段,萧红回忆起故乡呼兰河畔的一个个人物、一段段对话、一条条街道、一种种风俗、一幕幕场景,再现了民国初期东北小镇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态,营造出独特的萧索苍凉的氛围,透...
这些关于死亡的书,教会我如何好好生活
如果说《呼兰河传》是萧红对人世间温暖和希望的渴求,那么《生死场》则道尽“生的坚强”“死的挣扎”。萧红的这部成名之作,1935年一经出版便震惊文坛。鲁迅亲笔作序:“与其听我还在安坐中的牢骚话,不如快看下面的《生死场》。”萧红短暂的一生与国家的劫难裹胁在一起,她经历的是整个民族的“生死场”。
激活传统文论中“体验”的力量
比如茅盾在《论萧红的〈呼兰河传〉》中写道:“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在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一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首凄婉的歌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健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