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亿财政政策难以“扩大国内需求”
不仅如此,此次地方政府发债是把社会资金借来置换旧债,会对社会需求产生挤出效应,尤其是降低个人、家庭、民营企业等社会资金的消费、投资能力。也许财政部正在憋大招。11月8日财政部还表示:“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比较,中国的中央政府债务明显偏低而地方政府债务偏高...
民生策略:宽财政的预期与现实,最不容置疑的是决策层的决心
超预期的就业数据与通胀数据的发布一定程度上使得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出现回摆,然而由于9月外部扰动因素较多(飓风天气+供应链扰动+地缘政治等),同时大选对财政政策形成掣肘,使得美国经济对货币政策依赖度更高,美联储在面对少量样本点的超预期时可能会展现出较高的容忍度,短期内政策转向的概率并不高。当下美国经济依...
市场期待增量财政政策,“更大规模”特别国债悬念待解
与此同时,央行提供充足流动性,包括二级市场购国债,防止财政的挤出效应。财达证券副总经理胡恒松表示,从财政整体情况看,中央财政赤字率相对较低,举债空间较为充裕,增发更大规模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符合增量财政政策出台的预期。预计四季度大概率会推出增量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从实际需求来看很有可能超过1万亿元。王青认为...
市场期待增量财政政策,“更大规模”特别国债是否将发
胡恒松认为,上述联合工作组设立,表明央行和财政部将更紧密地合作,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市场流动性,同时也为财政政策提供相应支持。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央行和财政部可能会通过增加国债发行来支持增量政策的实施,如支持地方开展债务置换,化解债务风险,加大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等。用足现有政策,增量期待不宜过高...
行业比较:财政支出视角下的行业选择
(3)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我国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严重,对扩大内部总需求无益处且政府投资产出弹性在下降,产出的边际贡献率也在降低,盲目扩大财政支出容易引起资源浪费。因此,我们认为未来财政支出更多是结构性变动带来的行业机会,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看好财政对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电子、医药生物的支持力度。
从“资产负债表衰退”到“被追赶的经济体”
在城镇化经济体和成熟经济体阶段,货币政策效果明显,因为企业投资积极性较高,财政政策会产生挤出效应(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在被追赶经济体阶段,货币政策效果下降,由于私营部门投资积极性下降,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明显下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过去的通胀目标制适用性已成为一个大问题,因为投资需求减弱,即使货币政策较为宽松,也可能达不到通胀...
财政政策变得过时了吗?
(1)“挤出效应”:如果财政扩张导致利率提高,可能在公共需求增加的同时,把私人需求挤出了,总需求不会增加。(2)“李嘉图等价”:居民是有理性的,他们看到今天政府增加支出,就会想到明天政府会提高税收,于是,他们会未雨绸缪,预先增加储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扩大财政支出是否会导致本国利率显著高于世界利率,是值得怀疑...
余永定:建议实施更具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排除必要时实施QE
值得注意的是,余永定也表示,在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挤出效应,出现利息率提高的趋势,这个时候就需要央行出手干预买进国债,这种方式在美国被称作QE(量化宽松)。但是,余永定对腾讯新闻《一线》明确表示,他从来没有建议目前就在中国实行像美国那样的QE政策。
张明:关于财政政策的2条建议和货币政策的4条建议
在这一背景下,由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支出来扩大总需求,应该说是恰逢其时;第三,由于当前市场需求较为低迷,国内利率水平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在这一背景下扩大财政支出,不但不会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反而可能产生挤入效应。针对财政政策,笔者的建议包括:
学习笔记|积极财政政策释放效能,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
此时,积极财政政策能够通过政府适度举债,将沉淀在两部门中的潜在需求释放出来,且不会造成所谓的“挤出效应”。因此,明年经济的运行,需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明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导向在于支出端,支出端的重点在于项目投资。相对于收入端政策,支出端见效快,通过拉动项目投资直接发挥乘数效应作用于总需求,可以实现提振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