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时期,对于官员的选拔,以及对官职的就任条件
汉代选官制的标准侧重于以德为先,把德行出众的人才选拔出来担任各级官吏。察举制是汉代最基本的选官制,亦是汉代最主要的仕进方式和途径。关于汉代察举选官制的产生和确立,学界已经基本取得意见一致,认为高祖刘邦的求贤诏书里已经含有儒家王道政权思想,首开察举制度之端绪。察举,顾名思义就是考察和推举,是指汉代州...
《门阀时代:魏晋南北朝的政治与制度》:史学大家定义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的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当属于政治制度的范畴。根据这一理解,再进一步探讨其出现和持续存在的原因和规律。(一)大土地所有制、封建大家族与宗族以及儒学三者相结合之统一体,其形成与发展,是门阀制度出现和持续存在的前提。如所周知,自从春秋...
重读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_历史频道_凤凰网
其上书言事者,“辄下望之问状,高者请垂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试事,满岁以状闻,下者报闻,或罢归田里,所自处奏皆可。”由是选拔和任用了一批干练有为的官吏,打下了整肃吏治的基础。同时宣帝本人也勤于政事,“五日一听事,自尽相以下各奉职而进”。他尤其注意地方官员的选任,在任命刺史守相时,往往亲自见...
从财政史看国家危机:三个皇帝与财政的故事
捐献制度起源很早,像秦代的“纳粟拜爵”,就是比较早的制度。到了明代,捐资者一般是两个选一个,要么给你荣誉职衔,要么到国子监去读书,到国子监读书意味着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去参加会试了,甚至可以直接做官。在明代的时候,捐献制度用的不是太多,清代用的特别多,为什么?满清皇帝想通过捐献制度引进一批依附于君主的官员,...
中国纪检监察报 | 陕西推出汉代廉政文化特展 文物里的廉政故事
汉代还重视对人才的选拔、官吏的遴选。察举是汉代选官最重要的一种途径。察举科目众多,其中我们最为熟知的当属孝、廉,孝即孝道,廉指廉德,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影响。“廉”作为一种伦理道德,由此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起来,成为官吏应具备的一种职业道德。展厅中有一尊戴冠文吏俑,其身着深衣,下巴微微收起...
由张汤墓谈秦汉吏治
于是,范雎罪收三族(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由高级职官举荐人才,参与国家政事的管理,这种做法在缺乏有效选官机制的背景下可以说无可厚非,更何况在享有举荐权的同时,荐举人也被附加了足以防止其任人唯亲的法定义务。在此制度之下,秦汉官吏实在是一个“高产出,高风险”的职业,这也正是帝国吏治法律化、制度化的体现。
法家的鼻祖是谁?
国家建立起了一套依靠战功和才能选拔、任用官吏的制度,把禄位和奖赏赐给对魏国发展有功的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魏国大力提拔和重用新兴人才,用新的封建官僚制度代替旧的世卿世禄制度,这是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的一大变革。李悝的这一思想,几乎被当时各国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如楚国吴起变法,凡封君的子孙已传三世的取消...
故剑情深杜陵原(下)|文化地理
在中央层面,他缩减了中朝权力,增加了外朝丞相实权;他注重地方官员的选拔,每选拔一名地方官,都要亲自接见谈话;他还建立了对官吏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对于郡守、诸侯政绩突出者,常会亲自赐书褒扬,或加俸、赐金、授爵。他常这样说:“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无)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
历代皇帝之汉朝皇帝-刘炟
汉章帝在位期间,行宽厚之政,除去以往一人犯谋逆等大罪则亲属皆受牵连的禁令。命罪人减刑迁到边境地区。禁用酷刑,以尚书陈宠之议,除刑罚残酷的条文五十余条。禁盐、铁私煮、私铸。注重选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为政治清明的保证。打击豪强地主兼并土地,采取优惠政策募民垦荒,鼓励人口增殖,减轻徭役赋税。
文史丨中国古代官员达到什么品级,才能荫袭后代?
汉代的“荫袭”制度在汉哀帝时代曾短暂中断,但在东汉建立后很快卷土重来,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行其道。贵族子弟除了可以通过“荫袭”制度入宫外,还可以选择太子洗(xiǎn)马、庶子、舍人之类的官,称为“任子”。“太子洗马”虽然只是太子的随从官员,但作为太子培养自身执政班底的人才库,该职位逐渐成为很多达官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