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的三个原则
中医养生学认为,适应四季阴阳才能维持生命活动。冬季是阴气极盛、万物收藏之季,生物处于冬眠阶段,以养精蓄锐,适应明春之生机。故中医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饮食要科学合理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冬季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补心气、固肾气。饮食宜温热,但不可过热。忌食生冷和黏、硬食物,以...
大雪:雪兆丰年 温阳散寒(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养生之道)
“大雪时节,风雪凛冽,中医认为,此时阴气充斥天地,闭塞阳气,应祛寒邪、温经脉、暖身体、防疾病。”程培育介绍,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部离心脏较远,血运较差,脚部的皮下脂肪也不丰富,平时体质虚弱、气虚不足的朋友此时容易出现双脚冰凉现象。脚凉其实就是体内阳气不足,不能温煦四肢所致,要注意脚部保暖,...
立冬:朔风渐起 养藏护阳(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养生之道)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并称为“四立”,在古代是“四时八节”之一。在我国古代,立冬不仅是节气,还是重要的节日。立冬这天,天子会率文武百官出郊设坛祭祀,行“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在民间,部分地区有祭祖习俗,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还习惯在立冬时备好冬衣,准备防御...
小雪:气寒将雪 防寒润燥(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养生之道)
“小雪较立冬时节,天气更加寒冷,阳气进一步潜藏。此时人体正处于阴盛阳衰的阶段,养生需注意顾护阳气,滋阴去燥,尤其要注重温脾御寒,也就是顾护脾胃,抵御严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程培育介绍,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具有收引、凝滞的特点,容易损伤人体内的阳气,小雪期间要注意预防呼吸...
养生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
“顺”:养生需顺应季节。古人认为,人体变化与四季轮回相呼应,因此饮食起居必须与季节相协调。《黄帝内经》有云:“顺天时地利。”此处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应养肺、养阴,早卧早起,保持情绪安宁,否则易伤肺。
中医养生知识
五、四季养生: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人们应根据四季变化调整养生方式(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寒,避免感受外邪。六、睡眠充足:中医认为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养身体,恢复体力。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睡眠不足。
中医把一年分为五个季节,从立秋开始的这个季节湿气最重,养生重在...
运动对脾胃的保健尤为重要。中医认为“过逸”,也就是很少或不参加劳动或体育锻炼会使气血运行迟缓而不畅,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体质下降,神疲乏力,进而引起机体整体功能的衰退。运动不仅能锻炼四肢肌肉,而且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适量的运动是促进脾胃功能最好的养生保健方法之一。
中医养生与四季调养:顺应天时,呵护健康
中医养生理念源远流长,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四季变化息息相关。顺应四季的特点进行调养,能够使人体与自然和谐共生,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春季:养肝为先,舒展身心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地回暖,阳气升发。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此时,养肝是养生的重点。
你知道吗! 中医养生的四季法则, 可以让你一年四季都健康!
中医养生的四季法则,是指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和人体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调养方法,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盛、经络通达、情志舒畅的养生目的。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体的生理活动受自然界的影响,而自然界的变化又反映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上。因此,人体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才能保持健康。
寒露:秋中之秋,防燥养收(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养生之道)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韩强说,古人云“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芝麻具有润肠通便、健胃保肝等功效,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方地区,寒露节气前后,芝麻球、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十分流行。“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许多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