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时期,对于官员的选拔,以及对官职的就任条件
汉代选官制的标准侧重于以德为先,把德行出众的人才选拔出来担任各级官吏。察举制是汉代最基本的选官制,亦是汉代最主要的仕进方式和途径。关于汉代察举选官制的产生和确立,学界已经基本取得意见一致,认为高祖刘邦的求贤诏书里已经含有儒家王道政权思想,首开察举制度之端绪。察举,顾名思义就是考察和推举,是指汉代州...
几十年寒窗只为仕途,汉代官员死后,其丧葬待遇有多高的规格?
在汉代,选拔官员之事被朝廷视为重中之重,其机制主要围绕察举与征辟两大体系展开。在这一套官员选拔的框架下,汉朝宫廷构建起了著名的三公九卿制度。这一制度的存在,无疑揭示了汉代官员体系内部早已有了分明的等级划分。由此推之,在丧葬礼仪方面,汉代同样存在着显著的等级差异。若论西汉时期,士兵墓葬的等级差异尚...
浮华案:三国宫闱第一案,是否打击忠诚的青年官员,导致曹魏灭亡
东汉时士人出仕的主要渠道为“察举制”,通过察举孝廉、茂才的方式迈进仕路。当时的察举考核看重道德层面,重视士人在家乡的风评,要求被举士人既要有较高的才能,又要明礼仪、知孝悌、有德行。但察举制的选任权在地方管理者手中,地方长官出于私心举荐门生故吏、好友亲朋,甚至营私舞弊、朋比结党,就成了察举制最...
从财政史看国家危机:三个皇帝与财政的故事
就是说最高统治权由皇族垄断,以封同姓王为形式,通过血缘形式来继承;一般统治权由官僚掌握,以封侯为形式,通过功绩原则来分配。同姓封王的话,可以确保君权稳定地传承。功绩原则初期当然是军功,后来不打仗了,不可能是军功了,那就是文治功劳,凭业绩、凭能力来保证你官僚的权力大小。有人说这看起来很自然很正常啊。我...
文史丨中国古代官员达到什么品级,才能荫袭后代?
卫官中的千牛和亲卫、勋卫、翊卫是间接用荫的主要形式,《唐六典》明确规定:“凡左右卫亲卫、勋卫、翊卫,及左右率府亲、勋、翊卫,及诸卫之翊卫,通谓之三卫。择其资萌高者为亲卫。”在三卫中,亲卫的品阶最高,为正七品上;勋卫为从七品上;翊卫是正八品上。官员的官阶高度决定了其子孙恩荫的品阶高低...
文史丨古代官员多少岁退休?退休后都干些啥?
官员退休年限的规定似始于西汉(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先秦分封制社会实行的“世卿世禄”制度,决定官员多为世袭,因此不存在退休制度。自汉高祖刘邦开创“布衣将相格局”后,世卿世禄制度被打破。为了维护皇权统治,朝廷通过经学考试或察举征辟机制来选拔、任用官员,与之相应的官员退休制度也逐步建立。汉代官员的退休年限大致为70岁。三国时,官员...
又是高考录取时,国家选才话古今
然而,在任用基层低级官员时,选贤任能的原则开始逐渐显现,主要有“乡遂”和“贡士”两种方法。“乡遂”又称“乡举里选”,是由国都近郊的乡大夫每三年向朝廷推荐“能者”。这些被推荐的人才有的直接被任用,有的则通过在国家教育机构学习后入仕。“贡士”则是要求各诸侯国向周王朝贡献人才。这种方式不仅为国家...
《三国前夜》:一个“经学昌明”王朝的覆灭史
当时东汉选拔官员的方式,是从地方选拔茂才、举孝廉,这是很儒家的做法;以及皇帝和高官的征辟。在这种选官制度的推动下,汉代的精英阶层普遍修习儒学,这里面相当一部分人把儒家理想作为很崇高的东西去追求,以天下为己任,也因此而声名鹊起成为所谓“名士”,所以才会出现东汉后期党锢之祸中的那样一批人。也正是因为两次...
故剑情深杜陵原(下)|文化地理
在中央层面,他缩减了中朝权力,增加了外朝丞相实权;他注重地方官员的选拔,每选拔一名地方官,都要亲自接见谈话;他还建立了对官吏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对于郡守、诸侯政绩突出者,常会亲自赐书褒扬,或加俸、赐金、授爵。他常这样说:“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无)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
论晋唐时期的书学取法
首先,对名家书法的摹仿是常见的学书方式。唐代以前书法的师徒授受、家族传授学书毫无疑问都是由教授者和学习者进行直接对话,这种方式是口传手授地直接观摩学习,授书垂范。唐代以前,名家的书法墨迹成为人们学书的摹仿对象是常见的事情。汉代由于官府的重视,社会上出现了善书之人,如西汉末的善书者陈遵的书法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