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耐冬:《唐六典》所见唐前期宰相观念考论
宰相作为政治概念而非实际官职名称,法令中并无相关规定,按照《唐六典》“以令式分入六司”的编纂原则,有关宰相的讨论因为不属于“令式”,无法写入正文。不过,该书以注文的形式对官职名称与职能变化历史沿革做了说明,提及“宰相”的文字也出现在注文之中。《唐六典》卷一在叙述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
韩侂胄北伐到底是对是错,但结果却是自己身首异处
韩侂胄出身相当不低,韩托胄是北宋名臣宰相韩琦曾孙,姨母是太皇太后吴氏,是宋神宗三公主的亲孙子,而宋宁宗赵扩的皇后还是他的内侄女,这就是说,韩侂胄是外戚。宋宁宗登基为帝也是由于韩侂胄的帮扶。宋宁宗赵扩登基以后,任命韩佗胄为枢密使都承旨。官职虽然不高,但是天天陪在皇帝身边,从职务看,就是给皇帝起草文件的一...
大历史|宋朝学霸家族:一门三宰相,秘诀是什么?
刘太后为了让宋真宗百年之后仍能与其喜好的“祥瑞”“天书”相伴于另一个世界,曾下旨要求,将宋真宗年间产生的祥瑞等物搬入太庙,奉于真宗灵前。但众所周知,宋真宗年间的“天书”“祥瑞”一概为人造。而且为了迎合天书运动,在宋真宗在位的最后十几年中,举国上下无不在为荒唐的国君迷信行为大建宫观,劳民伤财已甚。
历代庸官面面观之二:他是“三旨相公”
这些宰相中,有如王安石、司马光那样有才华、有韬略、一心为国的名相,也有如章惇、蔡京那样卖国求荣的卑鄙小人,还有一类则是碌碌无为、无所建树、整天混日子的庸官,经历了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的宰相王珪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人们称之为“三旨相公”。王珪出生于公元1019年,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
『淮法书香』挤压“三旨相公”的生存空间
提到北宋名相,大多数人会想到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还有一位叫王珪的宰相,知道其名字的人未必很多,他就是成语“三旨相公”如假包换的主人公。在崇尚文教的北宋王朝,王珪绝非等闲之辈,他是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甲科考试的第二名,也就是榜眼,是学霸中的学霸。官修《宋史》说他“其文闳侈瑰丽,自成一家,朝廷大...
新书速递 | 《宋代宰相制度研究》
第二节宰相权力增减与仕宦沉浮第三节相权与君权的表层融合小结第三章北宋中后期宰相“取旨”制度第一节宋元丰改制伊始三省宰相各自独立的取旨权第二节宋元丰后期中书省宰相独取旨的形成第三节哲徽钦时期三省宰相取旨权的调整小结
嘉庆皇帝死错地方 害两位宰相被炒鱿鱼 究竟是怎么回事?
道光这一番话,驳得托津和戴均元无言以对,于是道光下旨:“托津、戴均元俱已年老,毋庸在军机处行走,……交部严加议处。”把这两个老臣给炒了鱿鱼。托津和戴均元俱是以内阁大学士身份在军机处行走,相当于宰相的地位。只因为遗诏中一句舛错,就同时罢黜两相,处分是否过当?
历史上著名庸官:浪子宰相李邦彦成投降派之首
他常对人说:“做官处理事情,不要那么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地表示自己的意见。否则,一旦出现差错,必然后悔,而且还会留下遭受处分和被谴责的后患。因此,凡事只要模棱两可就行了。”故此,人送称号“模棱宰相”。三旨宰相王珪宋朝宰相王珪幼年失怙,全靠叔叔王罕抚养成人。后来王珪官越当越大超过了王罕,王罕怕侄子...
张洎的人生之路:从南唐降臣到北宋宰相
那张洎是从何从一个南唐降臣当上大宋宰相的呢?在张洎的才华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正是张洎为人所不齿的地方:他太善于迎合圣意,太会钻营。张洎像一、以“论事称旨”发迹,排挤迫害他人张洎首先是个有才的人,“洎少有俊才,博通坟典”,他的发迹首先得益于他的才华。
南宋朝廷所谓的“中兴以来十三处战功”为何没有提及岳飞?
关于襄阳的重要性,南宋时人说得清楚,南宋宰相朱胜非说:“襄阳上流,襟带吴、蜀。我若得之,则进可以蹙贼,退可以保境。今陷于寇,所当先取。”(引自《三朝北盟会编》)岳飞收复襄阳之后,南宋宰相赵鼎也道:“湖北鄂、岳,最为沿江上流控扼要害之所,乞令飞鄂、岳州屯驻。不惟淮西藉其声援,可保无虞,而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