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魁智:原以为样板戏是京剧改革的起点,再回首却发现已是最高峰
“样板戏”这个称呼第一次出现在1965年3月16日的上海《解放日报》上,当时刊登了一篇赞扬京剧《红灯记》的文章,第一次在京剧中提到了“样板”,次年报刊上又刊登了一篇上海工人赞扬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文章,这一次出现了“样板戏”这个称呼。等到“革命样板戏”真正被广为人知,是在1967年的5月,当时由后来的“...
八个样板戏
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八个剧目参加会演。“样板”和“样板戏”之称,最初分别见于1965年3月16日,上海《解放日报》刊登的署名“本报评论员”赞扬《(京剧)红灯记》的文章,以及1966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两位...
焦晃:对样板戏说三道四的人不少,可是超越它的,一个都没有!
“样板戏”一词的出现,直接源于京剧现代戏《红灯记》的巨大成功。1965年3月,上海《解放日报》以“本报评论员”的名义,宣告了题为《仔细向京剧〈红灯记〉学习》的短评,首次使用了“样板”这一词汇,称誉《红灯记》是“京剧革新化的一个超卓样板”。这一点评不只凸显了《红灯记》在京剧艺术中的立异性和先进性...
余秋雨:对父亲而言,红灯记等样板戏是最恐怖的声音!
没错,就是那位以其深邃的文笔和低调的生活方式而广为人知的文学大师!余秋雨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说出了一段让人吃惊的真相——他老爸,居然对那些红红火火的样板戏情有独钟!没错,就是《红灯记》、《沙家浜》这类大戏!但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戏曲声音对他老爸来说,比看鬼片还要吓人!你能想象吗?一个以文学见长...
周末有戏 | 共品红色经典,共忆峥嵘岁月
京剧《红灯记》,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六十年代,众多艺术家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高玉倩、钱浩梁、刘长瑜、李维康、冯志孝、孙岳、王晶华、杜富珍、张岚、耿巧云等都曾先后参加演出。
八大样板戏,根本在于,歌颂什么人的问题
那会的老百姓普遍爱听戏曲,在多种作用的影响下,八大样板戏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它们也各有侧重的歌颂对象(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红灯记》歌颂军民抗战。剧情中,作为铁路工人的李玉和接到上级通知,说上面派了个交通员将在今晚来和他接头,可当时的火车站已经被敌人封锁戒严,在努力之下,受伤的交通员将密码告诉了李玉和,并让他...
殷承宗别用西方那套标准批判样板戏,老百姓喜欢才是硬道理!
除了《白毛女》,另一个经典的剧目就是《红灯记》。在钢琴伴唱的版本里,殷承宗感叹:“不要用西方那套标准批判样板戏,老百姓喜欢才是硬道理!”作为20世纪60年代中国“十年”前期诞生的“样板戏”之一,钢琴伴唱《红灯记》因其独特的室内乐音乐形式而格外引人注目。它的出现不仅使当时在中国面临“生存危机”的钢琴...
《红色娘子军》:最失败的样板戏电影 揭秘幕后故事 选错演员是主因
1972年1月,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作为第二批“样板戏电影”被八一厂列入拍摄计划。导演是执导过《南征北战》、《停战以后》等佳作的成荫。在此之前,他所执导的“样板戏电影”《红灯记》也获得了成功,所以《红色娘子军》的拍摄任务,也同样交到了他的手上。
红色记忆,经典剧照,8大样板戏,闪耀着灿烂光辉的艺术明珠
2/88大革命样板戏,即: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2、图为1971年,革命样板戏,京剧《红灯记》的经典剧照。3/8红色记忆,家喻户晓,8亿人民8台戏,人人会唱样板戏。这8大革命样板戏是闪耀着灿烂光辉的艺术...
刘长瑜:《红灯记》等剧既然敢称“样板”,就绝不是浪得虚名!
刘长瑜就曾感叹:《红灯记》等剧既然敢称“样板”,就绝不是浪得虚名!正因如此,出现了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无论是诗歌、小说、绘画还是音乐,都需要“学习样板戏”,并遵循“三突出”的创作原则。这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文艺“经典”强调的原创性和独创性有着显著的差异。“经典”,更多的是一种精英主义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