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纪事之淮北相九赵氏宗祠碑记
淮北相九赵氏宗祠碑记赵汗青·刘欣华安徽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火集街南,翠柏青松掩映之间,矗立着一座庄严肃穆的相九赵氏宗祠。此祠始建于明代,历经沧桑,见证了赵氏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革命文物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淮海战役华野12纵指挥部旧址,亦是黄淮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疁城故事|黄氏宗祠、西溪草堂与黄氏家族
黄氏宗祠原址位于西门外练祁河南的西下塘街。当年,黄继春的家就安置在“邑城西门外出一图,故宅曰‘诚明堂’,即今宗祠旧址”(黄守孚《练西黄氏宗谱》),在众安桥(俗称“香花桥”)南堍西侧。这里是黄氏落籍嘉定后最早的聚居地,黄氏家族的“血地”,后来才成为练西黄氏家族的宗祠。《黄氏宗祠图》(...
闹市中的祠堂,每一间都有一段“古”
祠堂修缮并非改头换面,而是在保有建筑韵味的同时以特色“点睛”,赓续绵延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近朝陈公祠始建于清代。坐南朝北,三间两进,总面阔15.65米,总进深19.8米,建筑占地296.5平方米。祠堂前地坪220平方米。近朝陈公祠从近朝陈公祠的祠堂向外望,虽是普通街景、但鲜艳的红柱子、红灯笼却给人以“...
特展预告丨镌石永年——苏州碑刻技艺展
本次“镌石永年——苏州碑刻技艺展”为吴文化博物馆“匠艺”系列特展第六期,共展出碑拓22件/套,内容涉及摩崖石刻、墓志铭、官方告示文书、宗祠碑记、经书典籍等多种类型,分三个单元为观众讲述苏州碑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精巧传神的古老技艺。01.姑苏中的丰碑碑,原指立在宫殿、陵墓或寺庙中记事的石块,由碑首...
河南省邓州市萧氏宗祠
祠堂院碑记“自明末清国初,越五世而传至勋、直二公,始建立祠堂”。据碑载,祠堂是由萧氏始祖萧寅舟十三世孙萧勋、萧直二公于清乾隆年间(大约1766年)始建,距今已270余年。宗祠原有正堂、厢房、碑刻、庭院、池塘、石狮等,规模宏大。民国时,匪患猖獗,村民为自保,依村四周建有寨沟。这种情形在中原地区最...
保护好古祠堂留住乡愁根脉——走进番禺化龙镇柏堂村刘氏大宗祠
修缮一新的中堂追远堂中堂前有花岗岩铺砌的月台,两边为庑,右庑与中堂的右墙分别嵌有民国三十四年“保存祖赏碑记”和1985年的重修碑记,明间后部有木屏门(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后天井两侧为廊,后堂明间高处悬木匾刻“追远堂”。刘氏大宗祠保存较为完整,对研究番禺古祠堂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并于2011年1月被公布为番禺区文物...
宁国中川周氏宗祠
周氏祠堂碑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述了当时族人修建祠堂的艰难和决心:“爰嘀诸父兄弟,基址坐于祠众,梁栋出于阴山,砖灰人工派于正灶,瓦出于人丁,工费数项尽是乐输。”祠堂修建于清代道光戊申年(1848)七月,至己酉年(1849)三月建成,历时九个月,总计大约花去白银3200余两。这是一座廊院式祠堂,也是一座最能体现徽州...
古建明珠广裕祠 忠孝传家六百年
在中堂后面东廊间左侧墙内嵌一块《重建广裕祠碑记》,上面落款为“大明崇祯岁次己卯(1639年)手夏吉旦重修”,这是第二次修缮。在后堂的脊檩下和前厅的脊檩下分别刻有阳文“时大清康熙六年岁次丁未(1667年)事夏矣于吉旦众孙捐金重建”“时大清嘉庆十二年岁次丁卯(1807年)季谷重建”等字样,这是第三和第四次...
钱池,西施北上第一村
可惜,钱池的匾额牌坊均在“文革”中被毁,“钱氏宗祠”也因长年失修,屋漏墙斜,面临坍塌。几年前,我提议修繕清代嘉庆年间宗祠之事,乡亲纷纷捐款。“钱氏宗祠”在政府和乡贤、村民的合力下,已修缮一新,我心想如在祠堂大门口有对老石狮该有多好啊。元代石狮安置在钱池村的钱氏宗祠大门前这真是应了一句古话:心...
朱熹后裔盼明代古祠重生,同意的宗亲顶起!
朱氏宗祠在古方村中央,门前一块空地。大门很普通,一堵白墙加普通门锁,门上一块金华市文保点的牌子。外面看,没有大宅门的气派,但打开门锁进入,才是真正的祠堂大门。大门进去一个过道,过道地上有两块石碑,是修祠碑记等。从门厅走进去,里面豁然开朗,宽敞通透,面积之大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