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赵忠尧院士的工作改变了我的实验
1967年,我在德国DESY测量正负电子实验,这个实验根据赵忠尧院士光产生正负电子对的实验。每秒入射1000亿个光子,能量为60亿电子伏。这是磁铁,这些仪器测量动量,这些仪器测量速度,这些仪器测量电子能量。8个月后,我的实验证明量子电动力学是正确的:电子是没有体积的,它的半径小于10-14cm。实验的结果和理论预言完全一致。
赵忠尧,转身即核爆
这证明了硬伽马射线在重元素中所出现的反常吸收,并不是由康普顿效应所引起的,而是因为硬伽马射线与原子核发生作用产生了正负电子对。而此次实验首次发现的特殊散射辐射,正是一对正负电子湮灭并转化为一对光子的湮灭辐射。这个实验结果是惊人的。当年2月,奥本海默刚完成了论文《关于电子和质子理论》,其根据狄拉克方...
中国基础科学重大成果!无漏洞验证哈代悖论,量子力学又赢麻了!
没有人类的围观,连物质和反物质都不湮灭了?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后来科学家们提出,利用适用电子和正电子的两个马赫-曾德干涉仪可以验证这一现象,每个干涉仪都由两个分束器和弯曲的路径构成。一对相互纠缠的正负电子产生后,分别进入两个干涉仪,并在各自的路径上形成量子叠加态。正电子和电子在叠加态下,可以同...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开展含粲夸克的重子研究∣北京谱仪论文专题
对质量阈值之上的4.575GeV,4.580GeV和4.590GeV能量处分别采集了小统计量的扫描数据,用于研究正负电子湮灭产生粲重子的性质。这些数据量对应约10万对,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运行至今30多年来首次实现阈值上研究粲重子,也是国际上首次在阈值上系统开展粲重子的衰变研究,开启了BESIII实验研究的新窗口和新亮点。图3...
极目卫星团队在最亮伽马暴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进展—新闻—科学网
在本项工作中,合作团队发现喷流的高纬度曲率效应可以很好地解释谱线中心能量的幂律演化,而且系统性研究了喷流中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冷却和湮灭等过程,从而直接测量或限制喷流的重要参数,包括辐射区距离伽马暴中心天体约10^16厘米。由此,论述了伽马谱线可以自然解释为高纬度曲率效应下的正负电子湮灭线。同时结合瞬时辐射...
从死亡射线到反物质
陶舍克对CPT的理解使他意识到,正负电子对撞机对物理学的未来至关重要,这种对撞机能使物质和反物质沿同一轨道加速,但方向相反(www.e993.com)2024年11月4日。1960年,他根据CPT定理确信电子和正电子可以相互撞击和湮灭,于是开始带领弗拉斯卡蒂的科学家团队建造一台原型机。这就是储存环对撞机AdA,它于1961年2月开始运行。
科技视野丨丁肇中:赵忠尧院士的工作改变了我的实验
1967年,我在德国DESY测量正负电子实验,这个实验根据赵忠尧院士光产生正负电子对的实验。每秒入射1000亿个光子,能量为60亿电子伏。这是磁铁,这些仪器测量动量,这些仪器测量速度,这些仪器测量电子能量。8个月后,我的实验证明量子电动力学是正确的:电子是没有体积的,它的半径小于10-14cm。实验的结果和理论预言完全一致...
首次测量裸核双光子衰变:锗-72实验的突破性发现
这种过程的罕见性源于电子-正电子对的虚拟性质。它们的产生和湮灭发生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无法直接观察。此外,发射γ射线的能量受到电子-正电子对质量的限制,将衰变限制在激发态原子核能量低于特定阈值的条件下。锗-72实验研究团队精心设计了他们的实验,以克服这些挑战并直接测量锗-72中的双光子衰变率。他们采用了独特...
1932,物理学的奇迹之年丨展卷|电子|原子核|查德威克_新浪新闻
电子和正电子湮灭后可以只有光子出现,能量是守恒的,但这对粒子的质量在两者相遇后已完全消失。反过来,如果光子的能量足够高,两个光子就可以转变为正负电子对,等于是完全用能量创造出了质量。要让这一过程发生,光子的能量必须至少等于电子和正电子的质量之和乘以光速的平方。迈特纳的实验证实了这个预测,从此,对产生(...
新粒子!它是粒子物理学家期待已久的“胶球”吗?
近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III合作组首次测得X(2370)粒子的量子态性质,其质量、产生和衰变性质与标准模型预言的“胶球”特性一致。理论中,“胶球”是仅由胶子构成的无夸克束缚态粒子,长久以来未被实验发现。现在,X(2370)会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个“胶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