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场阅兵:错乱的史观与大国的背影
2023年5月15日 - 百家号
所以1965年的胜利日阅兵之于勃列日涅夫而言至关重要,首要任务就是拉拢军队内部人物,对抗谢列平、谢米恰斯内等克格勃势力。为此,勃列日涅夫专门请出了1945年4月30日那面插上德国国会大厦的红旗。1965年5月9日上午十点半,那面象征着苏维埃力量的红旗在红场甫一招展,顿时群众欢声雷动、军队一片亢奋,勃列日涅夫仿佛...
详情
天津日报:唤醒中俄两国人民记忆的苏联民歌
2017年8月9日 - 南开大学新闻网
一次战役间隙,四周非常寂静,苏军战士突然听到从对面敌人战壕里传来一遍又一遍的《喀秋莎》歌声。战士们愤怒了:“怎能让龌龊的法西斯玷污我们的喀秋莎?”于是他们出其不意地冲入敌人的战壕,夺回那张唱片。“喀秋莎”本是极其常见的俄罗斯女性的名字,后来战士们把自己心爱的火箭炮也亲昵地称为“喀秋莎”。艰苦卓绝的战争...
详情
五线谱上的辉煌
2014年10月11日 - 光明网
《外国名歌200首》如今还珍藏在几代中国人的记忆中。即使是在它被列为“禁书”遭冷藏的年月,手抄歌谱和《纺织姑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山楂树》等俄罗斯、苏联歌曲的优美旋律仍在校园、厂矿、农场广泛流传。“文革”期间,知青们只有在它优美的旋律中,才能暂时忘却现实的残酷,憧憬着不可知的未来。那时...
详情
这张“中国名片”,亮了!
2020年4月17日 - 腾讯新闻
如何才能速成《喀秋莎》,战士们绞尽脑汁,各显神通。每名战士的歌谱上都写满了各种汉字和符号,就这样,慢慢掌握了歌曲的要领。在莫斯科的街道上,高亢激昂的《喀秋莎》让中国仪仗兵收获了最多的掌声,却也让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与平时任务中常用的《分列式进行曲》相比,作为阅兵音乐的《喀秋莎》节奏更快。因此,...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