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的母爱:超级自恋的母亲,会养出怎样的女儿?
女儿往往会为了顺从母亲而丧失自我,无法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其实,女儿即使面对的是自己母亲,也应该理智地分清楚边界。第一:接受妈妈的缺点,走出悲伤。第二:心理上从妈妈那里独立出来,明白要为自己而活。女儿做的事情都是为了自己开心,找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为了讨妈妈欢心,得到认可。例如,她们可以买自己喜欢...
《涉过愤怒的海》:对立的父亲、共生的母亲,与“孤儿”李苗苗
作为母亲,她不是去引导和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是任由孩子的欲望膨胀,主导着自己和全家人的生活。李苗苗仿佛成为了家庭的中心和绝对的权威,但他其实是个活在真空里的人,活在妈妈制造的泡泡里的人。景岚将现实世界、现实规则从他的生命体验中消除了,这不仅是一种剥夺和塑造,也反映出景岚自己对现实的抗拒和蔑视。景岚Co...
抑郁症的高危人群---缠绕在“病态共生”关系中的你(下)
1.“病态共生”是一种吞噬与反吞噬的关系我们总能发现与父母保持“病态共生”的人的心理年龄(尤其是性心理年龄)发展得要比一般人滞后得多。这是因为孩子的“长大”意味着对“病态共生”的反抗,而性心理的发展更是人类成熟的标志。因此,在这些控制的母亲的潜意识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希望孩子永久保持婴儿的状态,这...
家庭之困何以伤人,温暖文字引领自我治愈之旅
第三阶段是在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自杀一事之后。杨元元死于母亲对她的病态寄生。这一事件,让我觉得无以复加不可思议。我就此事发了一篇博客,一天内的回复量惊到了我。那是我的博客在未被推荐下获得的最高回复量。为什么如此极端的事触动了这么多人呢?接着,多名来访者告诉我,这种病态的母女共生关系,...
病态母女共生:超级自恋的母亲,处处讨好的女儿
女儿长大了,终于有了自己喜欢的人,母亲的反应为何如此激烈和不堪呢?心理学有一个术语“共生”,很好地解释了这一行为。所谓共生,指两个人无法离开彼此,他们之间或许有很多痛苦甚至仇恨,但就是无法离开对方,而是要紧密地、病态地纠缠在一起。比较常见的共生现象,多见于情侣和亲子这两种亲密关系。
台湾“惊悚干尸案”!母亲病逝女儿伴尸近10个月……
针对叶姓老人女儿伴尸的行为,高雄长庚精神药理学科主任洪琪发推测,应属“病态性悲痛反应”,有人甚至持续数年,才能走出悲痛(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洪琪发认为,也许老人的女儿与母亲生活太紧密,具有很强的共生关系,因此无法接受失去另一个人的事实,通常“病态性悲痛反应”,经一段时间之后会慢慢改善,回复正轨,但有人会持续很久,甚至进入...
中国式婚恋失败的根源:病态控制毁了多少人
因为,这不是爱,而是一种病态的共生关系。女人有生理或精神上的成瘾,造成社会生活功能低下,极端对自己不负责任,对男人,形成一种病态的依赖。男人对女人,则高度依赖这个人的“社会生活功能低下”和“不负责任”,在过分地、强制地、照顾另一方中,获得自己的价值感,形成一种疯狂的控制。
解读:3种病态婚姻很难长久
他们的婚姻生活从表面上看,彼此相互依恋、关心对方、照顾对方,谁也离不开谁。从内心深处,他们的情感感受是一种类似于母亲与婴儿之间的共生状态。配偶似乎在补偿婴幼儿时的情感饥渴,或是在重复婴儿时对母亲的依恋。如果配偶分开,他们内心会产生极度的空虚、无助和不安。就像婴儿离开母亲时经历的一种分离焦虑。
李行亮的恐怖之处,你们没看到
病态共生互相绞杀所以,网上渐渐有一种声音,觉得李行亮并不无辜。张泉灵也说过:“如果麦琳是一个更独立的女性,李行亮未必会高兴。”他们是彼此需要的。你可以说患难与共,也可以说病态共生。不论如何描述,都绕不开一个事实:李行亮需要麦琳这样一个一心为他的“空心人”。
“带母上学”的杨元元自缢身亡:不良的原生家庭,要适当保持距离
也有人说是因为她的妈妈一直跟她“病态共生”,不愿斩断和女儿之间的“脐带”,控制她的生活,才令杨元元不堪重负。杨元元之所以走上绝路,这要从她的原生家庭及成长经历说起。1979年,杨元元出生于湖北枝江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那个年代非常少有的大学生,后来成了一名工程师,她的母亲望瑞玲是技术工人。杨元元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