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斯的文本完全处于死亡的疾病之中,没有距离,没有空隙
他后来遇到了另外两个女人,二者分别代表精神和肉欲。虽然她们使他远离了谋杀,正如《罪与罚》中的索尼娅,但她们并没有拯救他,也没有宽恕他。更为糟糕的是,她们将他交给了警察。这个结局既不是宽恕的反面,也不是一种惩罚。命运无法违抗的平静降临于主人公身上,小说在一种无法逃避的温情之中结束,这种温情或许是女性化...
罪与罚的谜团
《罪与罚》的构思不同寻常,其大部分篇幅聚焦于犯罪的后果,只有一个尾声留给惩罚。这使得它看起来与其说是侦破凶手,不如说是查明动机,而这个“谜团”有可能是作者埋下的一个诱饵。当然,其中不乏激励因素。拉斯科尔尼科夫极度贫穷,极度骄傲,无法忍受自己的屈辱处境;也无法接受母亲和姐姐给他寄来的汇款和为他忍受的屈...
一个犯罪者的救赎之路——《罪与罚》
最终他决定走上受难之路,他向母亲和妹妹道了别,拿走了索尼娅的柏木十字架,他走到十字街头,跪下来吻了吻大地,然后走到警局,坦白了一切。拉斯柯尼科夫被判了八年的二等苦役,流放西伯利亚,索尼娅跟他一起去了。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上,在索尼娅的陪伴下,拉斯柯尼科夫抛弃了过去的想法,他获得了新生,他将和索尼娅一...
读完《罪与罚》,才发现我们终其一生,都是与人性较量
小说讲述了法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因贫困生活的压迫,犯下了杀人的罪行后,受到良心的惩罚,终日惶惶不安,最后在妓女索尼娅的帮助下,获得救赎的故事。《罪与罚》以一段残酷的内心剖白,揭开人类灵魂的全部秘密,被誉为世界心理小说至高之作,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十部文学经典”。陀翁看似在剖析书中人物的人性,实则...
《罪与罚》:一个人痛苦的根源,高估自己
吃了瘪的卢仁心生恨意,写了封信寄给杜尼娅和她母亲。在信中,他将拉斯柯尔尼科夫描述成为坏人,诬陷他与一名妓女有不正当的金钱往来。并以此要挟杜尼娅,称在当晚的聚餐上,不想见到拉斯柯尔尼科夫。然而,卢仁还是高估了自己在杜尼娅心中的位置。起初,杜尼娅只是为了能供哥哥继续念大学,才考虑嫁给卢仁。
混乱与迷茫:《罪与罚》中虚无主义者与1860S俄罗斯“新人”之争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思想源自19世纪60年代中期俄国新生的虚无主义,并在陀氏精妙的设计下,形成了《罪与罚》中理性与情感的基本心理冲突(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新生的虚无主义信奉理性利己主义,并强调伟大个体对时代的推动作用。在拉氏的信条中,人生命的神圣性不再被重视,取而代之的是利益、使命的至高无上性。
《罪与罚》最深刻的5句话,道尽人性,句句扎心
他的作品往往细腻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精神上的病态情绪,而代表作《罪与罚》更是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是一部浸透着血和泪的社会悲剧。小说讲述了法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因贫困生活的压迫,犯下了杀人的罪行后,受到良心的惩罚,终日惶惶不安,最后在妓女索尼娅的帮助下,获得救赎的故事。
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年|《罪与罚》——恶的理性
从这一意义上讲,《罪与罚》的主人公实际上是“地下人”的翻版。拉斯柯尔尼科夫也是一位俄国哈姆雷特,他为了实施行动走出了“地下室”,却在这一过程中迷失了方向。只有在索尼娅——其名字源于希腊文“sophia”(智慧)——的指引下,这位男主人公才能最终走上正确的道路。索尼娅的智慧不仅超越了拉斯柯尔尼科夫的“诡辩”...
书香法院 | “品经典”读书分享(十八)——《罪与罚》
《罪与罚》中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最后亦受到索尼娅,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的精神感召,主动自首,在流放西伯利亚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人群的重要性,走出了离群索居的精神孤独,从思想上真正接纳了“罚”,诚心接受心灵的拷问和法律的惩戒,悔正自新。原标题:《书香法院|“品经典”读书分享(十八)——《罪与罚》》...
《罪与罚》:向人类的一切痛苦下跪
《罪与罚》中索尼娅将上帝视为精神支柱,她说:「没有上帝,我还能做什么呢?」已经皈依宗教的拉斯科尔尼科夫却尖锐地反问:「那么上帝给了你什么呢?」——这大概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时常责问自己的问题。索尼娅的虔诚与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诘问,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分,他本人正是这一矛盾的结合体,也正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