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鹏军|从江南到岭南:文化的受容与形塑——岭南对江南文化的接受...
惠士奇督学广东期间,同为著名学者的其子惠栋随之南来,襄佐父亲做了许多工作。惠栋一方面传承父亲及其家族的学术传统,另一方面又与皖派学术的代表人物戴震等有着密切联系和深刻渊源。惠栋在广东开坛讲学,恰为时人所需所盼,因而产生了广泛影响,一时弟子颇众。当时广东的才俊之士如苏珥、罗天尺、何梦瑶、陈海天等皆出自...
古时同为广府人 如今穗澳更相融
最后,他招了30名幼童,其中广东籍的学生占了24名。幼童出国留学需要家长签字,广州幼童詹天佑的父亲就在保证书上写道:詹天佑被政府送到外国学习先进技术,他学好了,就一定听从中国的差遣,不会留在外国另谋生路。生老病死,各安天命。清政府在广州设立了“留美幼童英语先修班”(今广东实验中学前身),官选幼童在这里完成...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40首爱国诗词,你要的都在这里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与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未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对国家统一的执着追求。诗人虽然逝世,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统一的期待却依然不减。他希望...
读懂广州·粤韵丨古时同为广府人 如今穗澳更相融
有“中国留学生之父”之称的容闳,于道光八年(1828年)出生于广州府香山县。7岁时,他便跟随父亲来到澳门,就读于马礼逊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西式学堂。接受了中西方两种文化滋养后,容闳眼界大开,对世界有特别的向往。校长布朗回国时,准备带上几名中国学生,容闳积极响应。1847年1月,容闳、黄宽、黄胜三位广府少年跟...
读懂广州·粤韵丨粤俗好歌千千阕 声声不息音绕梁
张买的父亲张戊是广东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猛将,他追随刘邦平定天下,被封为“越骑将军”。他的儿子张买精于诗歌和音律,屈大均称他“开吾粤风雅之先”。据《百越先贤志》记载,张买“侍游苑池,鼓棹为越讴,时切讽谏”。也就是说,张买陪汉惠帝刘盈在皇苑划船游乐时,唱起了自己改编的广东民歌,歌词针砭时弊,使汉...
汪宗衍致王贵忱信札首次全公开,揭秘《屈大均全集》出版内幕
汪公著有《屈翁山先生年谱》,而爸爸也研究屈大均20多年,在这281通书札中,有190通谈及屈大均和《屈大均全集》出版之事(www.e993.com)2024年11月12日。这些信札多为圆珠笔书写,亦有个别毛笔书写。汪公去世后,爸爸亲手用毛边纸将这些信札装订成八大册。”王贵忱亲手用毛边纸将汪宗衍281通来函装订成八大册。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上德:在屈大均心目中,广东就是文化强省
屈大均明崇祯三年(1630年)生于广州番禺。他14岁那年,正逢甲申之变,清军入关,各地抗清形势风起云涌。但此后数年里,他的老师陈邦彦抗清失败遇害,父亲去世,广州再度被清军攻占。为了避祸,清顺治七年(1650年),他选择了“逃禅”,到番禺海云寺出家为僧。屈大均的“逃禅”,在“死”和“生”之间充满了辩证的张力。他...
屈大均故居:乡野小村里走出岭南名士
屈大均的父亲是医生,家庭条件不差,有自己的地,还曾送给村里一块地建了一个小祠堂。从《翁山文外》一书中可以看到,当时屈大均一边写书一边种田,还曾去增城弄荔枝回来卖。有时他为村里老人家写祭文和碑文。村民有人过生日也请他去写祝寿诗。羊城晚报:屈大均坚持反清复明,他的著作被禁、被毁,现在留传下来的有...
把毕生收藏最重要东西留广州!收藏大家王贵忱百箱藏书入广图
王贵忱的长子王大文对南都记者表示,父亲与汪宗衍先生于40多年前因对岭南文化的共同热爱而结缘,作为屈大均的研究大家,汪宗衍先生积极参与到《屈大均全集》的策划编辑过程中,为全集的顺利出版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段历史鲜为人知。让更多的人记住汪宗衍先生及其为岭南文化做出的贡献,一直是父亲的一个心愿。所以我和...
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秋千” 读书笔记两篇
儿子小时候,在河滩公园荡秋千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下来,河滩上都是石头,伤了儿子,在他的后脑勺上留下了一道缝过针的伤口。父亲担心儿子再到河滩上玩秋千会跌伤,便干脆买了一架秋千,装在自家的院子里。十五年前,父亲从东京把秋千搬到海边,安放在理发店的小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