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豆沙关五尺道景区:讲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故事
据正史记载,豆沙关观音阁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是四川省庆符县静修和尚募修建造,至今已历二百五十余年。站在石门关,隔着关河水,对岸便是僰人悬棺的遗迹。这个“僰”字,传说仓颉造字时,将僰字造为:荆棘的棘在上,人在下,意思是栖身于荆棘丛林,虎豹出没之地,披荆斩棘之人叫僰人。僰人这个古老而神...
盐津豆沙关:一目三千年 五道过雄关
“一目三千年,五路过雄关。”站在豆沙关五尺道僰人悬棺观景台上,面对上海闵行区《荟生活——昭通行》特别节目摄制组镜头,盐津县豆沙文化站站长侯林自豪地介绍道。已是不惑之年、从小出生在豆沙关的侯林,因其痴爱豆沙关历史文化,被社会各界称为“豆沙关守关人”。“锁钥南滇,扼守西蜀”,位于滇川交界处的豆...
世界上最狭窄的城市——云南盐津,太震撼了!(图)
关于豆沙关悬棺的故事直到有关专家正式对悬棺进行了考古后才得知,放置悬棺的是先秦时期在中国西南居住的一个古老民族——僰人,故得名僰人悬棺。老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人子就是僰人,而僰道估计也是因此得名的。要想到达悬棺所在地,必须渡江后,再攀爬200米左右的峭壁。然而,豆沙关悬棺位于与江面垂直90度的悬崖...
千年悬棺之谜,有新解!
云南昭通盐津县豆沙关,地处金沙江流域的关河沿岸。壁立千仞的石岩,被关河一劈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门,锁住了古代滇川要道。在豆沙关古镇工作的朱晓瑜,偶尔要当兼职导游,给来访的客人讲解脚下布满深凹蹄印的秦五尺道历史,以及对面关河之上近40米的悬崖巢缝里的悬棺传说。“许多人都提出同样一个问题,这些...
千年悬棺迷雾重重 古DNA技术能否一窥真相
至于这些棺木怎么被放到绝壁上去的,早年有提升法、栈升法、脚手架法等之说。2015年,昭通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云南大学的探险专家,对从这里采集的木质标本作了碳14测定,结果显示,豆沙关悬棺约有600多年的历史。“僰人”是已经消失的少数民族,悬棺葬在昭通,当地一直认为这是“僰人”的习俗...
悬棺葬人群古DNA研究成果发表:为古代百越族群后裔
在云南,威信和盐津保存有较好的悬棺葬遗迹(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根据年代测定,悬棺葬在我国最晚的记录,就是盐津豆沙关悬棺葬遗址,明末之后就消失了。但清代以后,仍然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还存在。对悬棺葬习俗的起源、人群源流、文化传播,以及族群归属等问题,一直存在许多争议。为探讨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古DNA实验室、...
我国学者首次通过古DNA测序揭示:昭通“僰人”悬棺葬人群族属古代...
豆沙关悬棺(邝振宇拍摄)威信瓦石悬棺遗迹(余腾松提供)盐津豆沙关悬棺(余腾松拍摄)盐津豆沙关悬棺葬遗址文物巡查(刘宏提供)“僰人”是已经消失的少数民族,悬棺葬在昭通当地一直被称为“僰人”悬棺。关于悬棺葬习俗的起源、人群源流、文化传播和扩散模式、族群归属以及与现生人群的关系等,一直存在...
悬棺太神奇!古DNA揭示古老丧葬习俗的源流之谜
云南昭通盐津豆沙关悬棺。科技日报记者赵汉斌摄古DNA技术能厘清悬棺里的先祖与今人的关系?古DNA,顾名思义是从考古材料、古生物化石、生物遗体、遗迹及沉积物中获得取的古代生物DNA分子。主要来源于博物馆标本,以及如琥珀、永久冻土等特殊条件下保存的古生物组织及其样品。
豆沙关“悬棺”里的秘密 疑似明朝时期的另一个民族——都掌蛮
豆沙关悬棺位于与江面垂直90度的悬崖绝壁上,距离地面100多米的位置,一条壁缝赫然出现在眼前。这条缝隙最窄的地方大约为70厘米,最宽的地方竟达到了1.5米,倾斜的向上延伸,直达悬棺所在地。僰人悬棺,相传是古代僰人留下的。僰人是川滇交界处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曾在那里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僰人的葬式采用悬棺。至...
探秘悬棺:为何悬于峭壁 僰人因何消失?
盐津县豆沙关悬棺分布于豆沙古镇石门村关河南岸的绝壁上,与石门关两两相望,现存留10具,放置方式较多。威信县瓦石悬棺葬式均为支撑木桩式,因为棺内葬有乳臼齿,考证为二次葬,2000年9月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碳14测定,下葬时期为唐代中期,包括棺木岩悬棺和白虎岩悬棺。其中,棺木岩有悬棺7具,棺内发掘出土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