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下一诗,嘲讽无耻小人,不料却成赞美金句,被后世误解1000年
一首《戏为六绝句》,打遍天下酸臭文人的脸: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你们这些守旧的文人啊,还讥笑“初唐四杰”的文章轻薄,可你们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没有留下姓名,身名俱灭,而“初唐四杰”万古流芳。杜甫怼人怼得大胆直接,一点情面都不留。除此之外,杜甫还写过...
杜甫逃亡途中遇旧识,写下一首送别诗
据悉,乾元元年冬天,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杜甫告假回洛阳探望旧居。自洛阳经潼关的回乡路上,杜甫拜访了居住在乡间的少年时代的友人卫八处士。一夕相会,闲话家常,又匆匆告别。诗人在离乱时代中,感喟离多聚少、世事沧桑。动情之中,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作品。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
切莫认为杜甫是苦吟诗人,苦吟是出不了伟大诗人的
《戏赠杜甫》据传为李白所作,诗云:“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如果我们读了这首诗,再结合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晚节渐于诗律细”、“新诗改罢自长吟”等诗句,认为杜甫作诗慢,是苦吟诗人,那就属于想当然了。遗憾的是,把杜甫看作苦吟诗人...
杜甫:世界的苦难没有尽头,好在“吾生亦有涯”丨周末读诗
为此他写了一首《题桃树》,虽碍行步,他可不在乎,遮便从它们遮去,且对桃树多有感激:“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春得赏其花,夏得荫其下,秋得食其实,此固然是桃树之美,而更是诗人性情敦厚,爱物惜物之意。离家近三年,“开门野鼠走,散帙壁鱼干。”这个场景不难想见,别说三年,哪怕离开三个月,家...
让杜甫两句封圣的诗,千年后被写进教材,排《唐诗300首》第五
至齐鲁时,杜甫有感于泰山的巍峨雄伟,便写下了这首绝唱千古的《望岳》。诗写得很巧,以题中之“望”字统领全篇,句句写望岳,然而全诗却无一个“望”字,反而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千百年以后,这首诗成了适龄学子必读之作,更是被写进了教材。
李白、杜甫、王维等六位诗人的12首送别诗,您认为谁写得最好呢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一千古名出现在高适的送别诗——《别董大》一诗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这一千古名出现在许浑的送别诗——《谢亭送别》一诗中;这样的诗歌不胜枚举,为了方便好友们了解,笔者精心选取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王昌龄、刘长卿这六位著名诗人的12首送别...
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连写七首诗,诗歌之美与溪花溪水水一样,流动的美...
《江畔独步寻花》,是杜甫在成都创作的组诗,组诗由七首绝句构成,这几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在成都浣花溪畔独自散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诗歌虽然是诗人游春即景时的感受,但每首所表现的情与景各异,这七首诗各自成篇,但又是有机的、统一的整体。
从长安到成都,杜甫写下一首接一首的史诗,将盛世的遮羞布狠狠扒开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是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写下的一首诗。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冬,唐朝军队在洛阳附近的横水击败安史叛军一举收复了洛阳、郑州、开封等失地,叛军头领薛松、张忠志等向唐军投降。
重庆珍档 | 张飞庙与杜甫的不解之缘
据张锋考证,在《民国志》诗集中,第一首诗便是杜甫的《拔闷》:“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乘舟取醉非难事,下峡消愁定几巡……”寥寥几句表达出杜甫心中的惆怅,虽贫病交加,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杜甫,字子美,被称为诗圣,其诗歌创作达到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巅峰。
杜甫笔下最美一首田园诗,短短几句,写尽一生所求
不过杜甫是个有大情怀的人,心怀家国天下,所以诗中先提到了战乱,又借葛洪的事迹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多少还是有些意难平的。不然晚年他就不会写下: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一直是杜甫的理想,奈何生不逢时,半生郁郁不志,没能为国出太多力,就连家庭照顾得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