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奥秘!看它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合成氨的方法是由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于1909年发明的,后来由卡尔·博施改进了工业化的方法,因此这个过程也被称为哈伯-博施法。合成氨的方法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氮肥,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为人类的食物供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哈伯和博施因此分别获得了1918年和193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根据一些估计,...
化工行业核心装备国产需多久?
德国化学家哈伯1902年制成合成氨,直到1910年设计出高压装置和流程,1911年与巴斯夫公司合作建成全球首套9000吨/年合成氨工厂,之后经过无数科学家和企业不断改进工艺、催化剂、装备,才发展到如今单套120万吨/年的规模,目前依然在不断升级中科院最新研制的OXZEO双功能催化剂乙烯的生产历史更加久远,1779年荷兰化学...
高技术前沿丨氨燃料动力船舶来了
当时的科学家已经意识到,氮元素对农作物生长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而氨恰好是氮元素稳定的载体,人工合成氨自然就成了当时各国科学家争先研究的对象。1905年的一天,已经在实验室中连续工作几个月的德国化学家哈伯激动地与同事分享自己的“意外收获”:在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下,他成功在容器中制成了浓度为6%的氨气。这标志...
毁誉参半:哈伯发明合成氨技术丨科学史小画
合成氨技术使他荣膺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但人们对哈伯的成就毁誉参半,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哈伯不配享此殊荣。为什么呢?原来硝酸是制备炸药的重要原料,在合成氨技术发现之前,硝酸只能从天然硝石中提取。军火的制备受限于智利出口硝石的数量,这制约了战争的扩大化。一战期间,哈伯担任德国新成立的凯撒·威廉物理化学及电化...
弗里茨·哈伯:养活了二十亿人的 “化学战之父”
哈伯也因此荣获了191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找到了将氮元素合成氨的方法[10]。据学者们计算,哈伯-博施法制造的肥料可能维持了战后三分之一的人口,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当今世界大约有二十亿人将无法生存。同时,化肥的使用保持了耕地的肥力,令开垦新耕地的需求大幅减少,大批的森林、草原、山泽、湖泊因此得以保全...
青蒿素、合成氨、胰岛素……影响人类生活的十大诺奖成果
弗里茨·哈伯是从事合成氨的工艺条件试验和理论研究的化学家之一(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1909年,哈伯率先从空气中制造出氨,使人类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4胰岛素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曙光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人:弗雷德里克·班廷、约翰·麦克劳德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在二十世纪之前...
中国今天开始对镓出口管制:它是怎样成为芯片生产关键原材料的?
1949年,赤崎勇考入京都大学理学院。这一年,该院教授汤川秀树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极大地提振了日本人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心。大学期间,赤崎师从著名的分析化学家石桥雅义教授。除化学系课程外,他还选修了不少物理系和工学院的课程。1952年在京都大学学生宿舍里欣赏音乐的赤崎勇...
科学家常温常压下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
目前工业合成氨普遍采用哈伯—博施法,它的原理是让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催化反应,这种已使用近一个世纪的方法目前仍是最经济的合成氨方法。俄勒冈大学的方法与哈伯—博施法非常类似,也使用氢分子的电子作为固氮反应的电子源。泰勒说:“这是最简单的反应方法,其他方法要么需要使用不稳定的电子供体,要么需要高温以...
农民丰收节,说说背后化学的贡献
可是,无数化学家耗费了巨大精力,但仍未掌握一种较理想的人工固氮方法。1905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在历经无数次失败后,采用600℃、200个大气压和用锇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人工固氮成功。从而结束了人类完全依靠天然氮肥的历史,为世界农业发展带来了福音。哈伯合成氨的实验装置↑...
张维迎,一个经济学家的“皈依”
从2009年开始,张维迎开始对主流经济学进行系统反思。如果说这些讨论更多限定于学术圈,从公众角度看,他的很多观点一以贯之地打上了鲜明的印记。在2004年那场产权改革的争论中,他站在企业家一边,说要善待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2016年,在他和林毅夫教授之间展开的那场有关产业政策的论辩中,他的核心观点仍然是,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