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质疑“不该拿物理学奖”的诺奖得主,一生经历却足够拍一部《奥本...
01约翰·霍普菲尔德在1974年发表了关于DNA合成的动力学证明,提出了“校对”机制,解释了生物如何达到高准确度。02他的理论预测了核磁共振在确定分子结构方面的应用,尽管这一领域的主流学者对他的观点持怀疑态度。03然而,霍普菲尔德在1977年发现了神经科学研究项目(NRP),与神经科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共同研究大脑计算和生...
AI究竟是帮助医生还是损害医生的诊断?华人学者顶刊论文表明,这...
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出现成为细胞生物学历程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对于细胞类型定义、发育轨迹、细胞功能互作等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最受关注的单细胞组学无疑是单细胞转录组学,其技术在十年内飞速发展,单细胞多组学可真实反映同一个细胞内基因表达与表观调控内在联系,确定候选的调控元件及其靶基因的直接联系,从...
《科学》: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难题
一些新研究显示,成体干细胞可能更适应从它们来源的组织中形成细胞类型,例如骨髓,因此可以用来创造骨骼或心肌或其他类型的细胞。此外,一些成体干细胞可以通过基因重组来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性。使用重组细胞代替胚胎干细胞可能会防止免疫系统排斥新的干细胞,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经过修改的成体干细胞是否会对人类产生有害影响...
【学会动态】热烈祝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多名会员、理事入选2022...
2023年3月28日,爱思唯尔(Elsevier)重磅发布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CitedChineseResearchers)榜单。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上榜共计5216人,来自504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覆盖了教育部10个学科领域、84个一级学科。热烈祝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计18位第十二届理事及多名会员入选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
Nature背靠背:我国学者解析“冰毒”与其受体TAAR1的分子识别机制...
并基于生化与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手段,结合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探究了内源性配体3-碘甲状腺素(T1AM)和药物(SEP-363856、RO-6889450、安非他命)与人源hTAAR1和鼠源mTAAR1的药物作用机制,发现了TAAR1受体中药物识别口袋的可塑性;基于新机制,筛选获得靶向TAAR1的新配体;结合受体突变实验,阐明了TAAR1激活Gs/Gi信号的...
大量海洋塑料垃圾已成为海岸生物的人工栖息地 学者忧成生态陷阱
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此前的癌症基因组研究已经将RNF43和ZNRF3确定为在结肠癌和肝癌患者中发生突变的基因。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所梅瑞特谢尔·胡赫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与英国剑桥大学格登研究所的科学家一起研究了这两个基因的变化影响肝病发展的机制,并很好地解释了一个曾经...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学路受聘河南大学
作为一个粮食大省,河南省在作物育种方面取得了系列优异的成绩,对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在农业、生物科学相关基础研究方面力量薄弱,河南大学生物学科一直有一个加强基础研究,参与国际国内竞争,推动河南农业相关的基础植物科学快速发展的雄心壮志,希望王学路教授能够结合河南大学、河南省以及区域发展实际,更加有效地...
【学会动态】喜报|热烈祝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肿瘤细胞生物学分会...
晓萌名誉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大家齐聚在首医隆重举行2021和2022年度吴阶平医学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的颁奖大会意义非凡,这是对吴阶平院士为建设首医和推动中国医学事业发展所做出杰出贡献的最好纪念,更是对首医人“勤学、博思、求精、创新”学风和吴阶平院士所题写的“扶伤济世、敬德修业”校训的最好传承与践行。吴阶平医...
中国细胞生物学界精英荟萃厦门“探索细胞,创新未来”
开幕式上,大会颁发了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CST终身贡献奖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CST杰出成就奖。终身贡献奖由丁小燕研究员获得,表彰其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科发展、科学研究、教育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杰出成就奖分别由徐国良院士和邵峰院士获得,表彰其近五年来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内获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对中国细...
我国学者连发4篇Science论文,揭示从灵长类到人类的演化历程
此外,该研究通过对叶猴基因组的比较分析以及细胞生物学实验的验证,发现催产素通路和多巴胺通路在其中部分类群经历了快速演化,促进了亚洲叶猴从单家庭群向复杂多层社会系统的聚合,揭示了灵长类复杂社会结构的演化机制,为灵长类社会性演化提供了深入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