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赟:“内圣外王”与中国思想中的秩序结构
根本性的进路还是要回到《庄子·天下》的结构脉络中去,脱离这一点以统计《庄子·天下》以外的“内圣外王”的后世术语运用的方式来确定内圣外王的内涵,最多只能是一种辅助性的支持,如将之作为主要方式,那就必然面临方法上的疑难;而且,它本质地包含着这样一种工作假设,《庄子·天下》并非一个意义自足(可以作为一个...
儒学研究 | 张培高:“内圣外王”何以成为儒学之专指
明、清三朝的儒者,如元苏天爵在《元臣事略》中曰:“自孔子孟子没,豪杰各以其资奋,而内圣外王之学千百余年无能道之者……宋儒始有以远接其端绪。”明刘宗周《论语学案》认为,《论语》最后一篇《尧曰》“推本君子之学内圣外王,于斯为至矣”。
中国唯一的神都,现沦为三线城市|关中|长安|中原|平城|洛阳|隋炀帝...
精通《周易》的邵雍中年隐居伊川,晚年长居洛阳,一生倡内圣外王之道,提出以心为本体、视天道(天地之心)与人性(圣人之心)为一理的“性命之学”,却耕于陇亩,大隐于世,受到世人尊敬。邵雍晚年病重时,关学的创始人张载来到洛阳看望他,问邵雍:“先生信命乎?载试为先生推之。”邵雍回答道:“世俗所谓命,某所...
为了写好中国哲学史,这些人“吵”了十多年……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出版,可以说标志着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立。但这本书也引发了时人激烈的讨论……(以上语录出处见文末参考文献,为保证聊天对话效果,少数文字略有概括、删改)1929年,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出版十年之时,钟泰的《中国哲学史》出版,一反胡适“以西释中”的研究模式,采用独特的“以中释...
儒家“内圣外王”之道对青年毛泽东人格的影响 (2)
从“唯我论”的哲学观和激进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出发,青年毛泽东对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精神实质进行了新的界说。他认为“内圣外王”之道亦不外乎是“以我立说”,修身是出于发展自我的需要,治国平天下则是表现自我的需要。极而言之,人类种种舍己为人的利他行为,包括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实质上也是出于“利己”...
名家论儒 | 孔德立:学以成君子——儒家君子之学的来源与形成
[10]2宋儒重视《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儒倡导内圣外王之学,而《大学》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建构了由内圣而外王的次第阶梯(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通过学,可以修身,成就自己的“内圣”之道,如果有机会,进入官僚队伍,则可以“推明治道”,甚至“得君行道”,实现“外王”的理想。
河洛地区,中国的中心
精通《周易》的邵雍中年隐居伊川,晚年长居洛阳,一生倡内圣外王之道,提出以心为本体、视天道(天地之心)与人性(圣人之心)为一理的“性命之学”,却耕于陇亩,大隐于世,受到世人尊敬。邵雍晚年病重时,关学的创始人张载来到洛阳看望他,问邵雍:“先生信命乎?载试为先生推之。”...
抗“疫”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比较优势
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之下,即使是春秋战国之乱世,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才会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使命感,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哪怕可能随时遭致杀身之祸,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之下,儒家知识分子才有诸如“慎独”这样的观念以及所谓的“内圣外王”的道德责任感与使命感。
今天为何要读经典
由此可见,儒家经典文献中一以贯之的核心就是礼。人们常常用“内圣外王”(《庄子·天下》)来指代或概括孔孟之道。所谓“内圣”就是指通过自身的修养培养成圣人水平的思想境界。所谓“外王”就是指对外实行王道,按照儒家的仁政理想和礼制思想来治理社会。先秦儒家学派的奠基人孔子、孟子等人并没有直接讲过内圣外王...
复旦大学举办宋明理学国际论坛:近四十年宋明理学研究新动向
李丕洋《略论王龙溪哲学与佛道思想的本质区别》强调了把龙溪之学和佛老之学混为一谈并不符合其本来面目,认为龙溪心学与佛道有着本质区别,特别是“内圣外王”贯通的“明体达用”与“从人伦事变上深磨极炼”。陈椰《岭南王学领袖薛侃思想略论》从工夫论、图书易学、儒释之辨三者探索薛侃思想,指出其良知阐发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