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导航制导控制《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杂志:论文发表投稿
导航制导控制《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双核心期刊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72年,经国家新闻部署批准,由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办,主要刊载发表导弹和航天运载器及分系统在研究、设计、试制、生产、试验和发射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技术报告和经验总结等,论文发表涉及运载器及导弹总体技术、动力...
新型运载火箭、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上海航天43项科技成果亮相...
新民晚报讯(记者叶薇)全球首颗静止轨道微波气象卫星、“铜墙铁壁”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我国首型3.8米直径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无人机的“超强心脏”和“智能续命装备”……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今天在珠海开幕。作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骨干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此次携43项产品...
【中航新材料】商业航天深度报告:星辰大海,“材艺”相随
火箭三大技术趋势推动新材料及工艺应用:我们认为,火箭可复用运载技术的发展、发动机推力的提升以及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应用趋势为未来三大重要发展方向,这也会带动火箭制造环节中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变革:①可复用技术能够降低火箭的综合发射成本,在对应用材料提出较高性能要求的同时提高了整体价值量;②发动机推重比的提升依赖...
中国航天9月大事记
他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主持我国多型号导弹研制、火箭研发和参与制定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蓝图,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杰出贡献。荣获“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9月19日09时14分我国成功发射第五十九颗、六十颗...
共和国勋章,有他!|钱学森|王永志|载人飞船|航天工程|洲际导弹|...
载人航天工程涉及3000多家单位、数十万人员,七大组成系统(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总师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这对王永志的协调艺术是一种考验,而他始终与七大系统历任总设计师和专家们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在技术方案论证会上,航天员系统的技术负责人都认为先送大动物上天试验比较...
电磁技术与航天发射:起源与未来
电磁弹射的技术原理其实与依靠直线电机驱动的磁悬浮列车相近,主要依靠动子和定子的无机械接触,实现电能到动能的能量转化,这样看来,直线电机就是电磁弹射系统的强大“心脏”(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当电流通过磁场时,会产生同电流和磁场成垂直方向的力,该力将会使得位于磁场中的带电物体加速向前运动——这个带电物体可以是炮弹、导弹、飞机,...
40年前的今天“三抓”任务圆满完成 我国战略导弹和航天技术由此跨...
01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标志着我国战略导弹和航天技术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02“三抓”任务包括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液体远程弹道导弹、从水下发射固体推进剂的战略导弹和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地球同步轨道试验通信卫星。
屠守锷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
屠守锷是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对导弹研制过程中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型航天工程方案的决策、指挥及组织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奋斗,他的智慧和才华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他的成就和荣誉不仅属于他自己,更属于整个中国航天事业和中国人民。屠守锷的生活往事...
2025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已公布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招生代码:83201,以下简称“火箭院”),成立于1957年11月16日,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个研制基地,火箭院诞生了我国第一枚导弹“1059”,完成了我国首次“两弹”结合任务,发射了我国首颗人造地...
东风系列导弹创造奇迹背后的感人故事,聂帅:技术上的事钱学森说了算!
首枚自行研制中近程导弹:“东风二号”在开展“1059”导弹仿制时,聂荣臻就指示五院要突破仿制到自行研制这一关,并迅速地发展提高,建立我国自己的高水平的导弹技术体系,用我们的双手设计和制造出我国自己的导弹。在东风一号导弹首次飞行试验成功的庆祝宴会上,聂荣臻再次强调:“1059”发射成功,标志着仿制阶段将要结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