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么多银子,为何现在都消失不见了?考古学家给出答案
在国际关系的舞台上,白银的消逝同样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中国,这个昔日的白银输入大国,因白银外流而国际贸易地位动摇。这一变动,悄然酝酿了1935年的法币改革,宣告了中国长达数百年的银本位制时代的终结。以上海为鉴,这座昔日中国国际贸易的龙头港口,其银行业率先领略了时代的变迁。1925年,上海银行公会记录显示...
没有央行和信用货币的世界不美好——《白银帝国》读后感
1581年推行“一条鞭法”,税收由钱粮改白银,后来俸禄也逐渐白银化,明朝最终迈入银本位大门。1933年“废两改元”(从银两改为银元),确立银本位。1935年进行法币改革,废除银本位。中国历史上的货币本位是比较模糊的,有很大争议。熊昌锟(2023)的《近代中国货币本位制度考论》中总结近代中国货币本位制度,各位学者有银钱复本...
漫话民国时期纸币的收藏
银本位刚刚启动一年半,便进入了死局,银圆贬值则大量外流,升值则通货膨胀,经济进入全面危机。银本位币制难以维持,国内货币发行也未趋统一,杂乱不堪。国民党当局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圆在市面上流通,并强制将白银收归国有。法币...
古代那么多银子,为什么现在却消失不见了?考古学家们给出了答案
1917年,中国实行了银本位币制度,以银元作为本位币,进行货币改革,但好景不长,20世纪30年代银价暴跌严重影响了货币价值稳定,1935年,国民政府宣布停止银本位,进行法币改革,随后又经历了金圆券和人民币的推行,白银退出了货币流通系统。以上种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银子在中国社会中的消失,它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又以另一种...
钱币上的谍战风云:日本人大肆伪造中国钞票,结局如何?
多重困境之下,国民政府穷则思变,在取得英美支持的基础上断然实行法币改革:废止银本位制,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钞票为法定流通货币,流通白银一律收归国库作为准备金,实行法币与英镑、美元的固定比价。此时,日本政府将法币改革视作危险的信号。长期以来,日本主张在东亚建立以日元为主导货币的经济圈,30年代...
多重视角下的抗日战争时期北海银行货币斗争研究
白银外流,导致中国货币“被升值”,经济陷于困境,直接动摇了中国货币的银本位(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流通货币改银元为纸钞,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偿货币,在全国通行,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现金(银元——笔者注),先与英镑、后与美元相继...
风云激荡的法币改革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全面掌控政权后,货币制度继续实行银本位,铸新银元为国币。但随后,遭遇了严峻的白银外流危机,财政金融几近崩溃。生死存亡之时,进行了法币改革,摆脱了白银依赖,扭转了经济困局。这场三言两语即可概括的币制改革看似平平无奇,实则玄机重重,过程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充满了传奇色彩。
“白银时代”的终结: 国民政府法币改革始末
白银外流,随之而来的是白银挤兑、银根紧缩、出口锐减、经济萧条。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总设计师、时任财政部长的孔祥熙就直言:“因汇兑上落不定,商业大受影响,政府至是乃不得不采取币制上根本之改革。”为了垄断的改革在银本位下,纸币是兑换白银的凭证。但北洋时代的政治分裂让纸币的发行权分散到民间。中国的官...
近代“国币”的厘定与币制改革
从国民政府法币改革到金圆政策,以法币、金圆券为国币阶段是1935至194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白银外流严重,通货紧缩,出台法币政策。1933至1934年,为摆脱经济危机,美国放弃了金本位制,出台购银法案,大举收购本国及海外金银,银价攀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通货紧缩。对此,1935年11月,国民政府采用英国经济顾问李滋...
法币改革促使中国近代货币变迁
何亮亮:讲到货币制度的沿革,法币改革是中国现代金融史上的一件大事,1936年起,美国大量收购白银,世界市场行情猛涨,中国银元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通货紧缩,银根趋紧,物价下跌,经济萧条。国民政府决定放弃银本位,实行管理通货,实行有控制的货币政策。国民政府想从美国借款来援助改革币制,但是美国政府呢犹豫不绝,那么英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