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雨水都去哪了?一起了解城市的水环境治理→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进步,雨水管理理念要求进一步提高,通过综合采取自然和人工措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在当前城市开发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如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植草沟、透水铺装、处理回用等措施,一方面可以有效削减雨水径流排入...
75%的降雨就地消纳利用 杭州海绵城市建设获评A等级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包勇通讯员王晓剑城市黑臭水体、内涝积水区段消除比例10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今天,记者从杭州市政府获悉,杭州在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中获得“A”等级,标志着杭州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继续国内领跑。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
净水技术|马越:关于海绵城市绿色雨水设施运维管理的关键问题探讨
导致城市道路上的积尘积土较多,降雨时雨水径流携带大量道路尘土进入生物滞留设施,极易造成设施入口拦污筐的淤堵,如果不能及时开展维护工作,在经历一个雨季后拦污筐的预处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造成对设施主体的二次污染问题。
城建嵌入“海绵” 应对极端雨水 扬州打造“能喝水、会呼吸”的城市
近期,位于扬州三湾风景区内的大运河非遗文化园正在实施二期项目,通过建设雨水街坊区、绿地缓冲区等海绵主题区,打造渗排沟、绿地缓冲带、生态树池等海绵设施,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75%,同时通过排水管网、行泄通道与七里河沟通,片区排涝标准提高至30年一遇。去年底,扬州城市地标百米“双子塔”城建广场建成,应用大...
海绵城市: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水文之道
2012年4月,在《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然而,作为省会城市——昆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起步较早,2009年,就在全国率先创新出台了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管理规定,将雨水利用设施建设纳入节水“三同时”管理,有效管控雨水径流,开启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之路。
广州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广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22~2035年...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削减率等指标按照各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要求执行(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第三章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一、规划策略根据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要求,因地制宜构建蓝绿灰一体化城市内涝防治体系。其中北部从化、花都、增城和白云区在提升上游水库、下游河道蓄洪排涝能力基础上,完善雨水管渠和行泄通道建设,提升排水能...
...新风尚——昆山市轨交11号线项目系统打造多功能海绵城市生态廊道
项目合理利用现状地形,本着轻介入、微改造原则,统筹功能与景观,优先将雨水径流导入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打造具有江南特色的精细化海绵风貌。项目为昆山市提供了交通基础设施更新转型为优质生态产品的成功典范。强化雨水管控保障城市排涝安全项目海绵体系以江南平原河网地区特有的圩区排水单元为基础,系统梳理圩区水系,以...
清研智谈 | 建设海绵城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统筹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岸上与岸下、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
...陇上江南放异彩——甘肃天水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海绵城市建设实践
城——径流自源控,安全有保障,资源得利用。在彻底梳理城市排水系统基础上,充分结合海绵理念系统施策,将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实现传统“末端”治理向“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治水思路转变。海绵型社区荷花池坚持绿色优先,因地制宜对已建设地块、道路实施海绵化改造,新建地块道路按照详细规划高标准落实...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延安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第四条海绵城市建设应当坚持生态优先、自然循环,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