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文化周末:漫谈乐钟
在用途上,乐钟在先秦时期广泛用于祭祀、征战等场景,可以独奏、合奏,也可为歌舞伴奏。乐钟最重要的用途自然是宗庙祭祀、宗族宴享,《诗经》说“礼仪既备,钟鼓既戒”,就是贵族在重要礼仪中要击钟鼓之乐。地位较高的贵族在生活中或娱乐或炫耀,往往也爱击钟。《左传》记宋左师向巢“每食,击钟。闻钟声,公曰‘夫子...
成语故事|穷兵黩武:汉武帝刘彻的铁血人生(3)
公元前112年,刘彻下令祭祀宗庙,要求献酎金助祭。结果黄金献上之后,刘彻却挑眼了,说有的分量不足,有的成色不好,一口气废掉列侯106人,连带丞相赵青下狱治罪,自杀身亡。如果这还只是小插曲的话,在此之前的公元前122年,被连番挤兑的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叛乱失败,前后牵连被杀的列侯和大小官吏、宾客等则...
宗庙与天命:两汉之际长安神圣性的移易
平帝元始四年(4),王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作市、常满仓,制度甚盛”;五年,又奏在长安城南北郊外祭祀天地,并依据《周礼》厘定“六宗”概念,将天地群神有序纳入长安东、西、南、北四郊。其言周官兆五帝于四郊,山川各因其方,今五帝兆居在雍五畤,不合于古,又六宗及六宗之属,或未特祀,...
儒学研究 | 杨国荣:礼乐文明中的乐——《荀子·乐论》解读
王阳明所说的“乐”与情感的宣泄相关,主要表现为宣泄之乐:该悲就悲,该悦即悦,由此使内在之情真正得到充分展现。如所周知,悲哀之情如果不能充分流露,心也很难得到宣泄之乐。在宣泄之乐这一层面,王阳明所说的“乐是心之本体”,与作为音乐指向的“乐”(lè),具有一致之处。对荀子而言,音乐的功能不是抑制情感,...
胡太后推崇佛教-细品《资治通鉴》之南北风云原文及译文
梁武帝在诏书中认为宗庙中祭祀用牲畜,对鬼神有妨害。应当都用面粉去作。于是朝廷内外议论纷纷,认为宗庙中不用牲畜,就等于不再祭祀。武帝终于不肯听从。朝中的高级官员们就商议用大肉干代替牛。秋季,八月丁未(十八日),北魏诏令太师高阳王元雍入居门下省,参决尚书奏事。
「学术研究」由“孝鼎”铭文还原最早的“周礼”
8、臣勒子廉伯修祭宫颂大司乐要求王子廉伯修撰写祭宫祭祀颂文(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祭,在此处读vu(上声)子、廉伯在此有可能是王的族伯一类的长辈(周公旦),由他负责撰写吊唁祭文;??9、用俊尹其各月令俊尹在每年中每个月,记述朝廷的祭祀过程。俊尹指最高文职官员,具有才干的官员;...
两汉之际汉宣帝庙号为何屡次兴废,难道中兴之主不配拥有庙号?
自汉惠帝追尊高帝庙为太祖庙,景帝尊孝文庙为太宗庙,宣帝时尊孝武庙为世宗庙,便已经形成了一祖二宗制的雏形。元帝时韦玄成议庙有云:“周之所以七庙者,以后稷始封,文王、武王受命而王,是以三庙不毁,与亲庙四而七。非有后稷始封,文、武受命之功者,皆当亲尽而毁。成王成二圣之业,制礼作乐,功德...
唐代嘉礼用乐研究
乐不对礼是失礼,礼不对乐也是失礼。所谓“凡乐,有五声、八音、六律、六吕,陈四悬之度,分二舞之节”,用乐要和人伦、调节气,顺应礼乐制度的内在含义,才算是有意义。乐“以享鬼神,以序宾客。凡私家不得设钟声。”用乐的场合常常设计祭祀等活动,所以有私家不设钟的说法。
武王墩出土的“音乐文物”
“外乐律”的律文则见于胡家草场汉墓出土的法律简,该律文规定了汉代宗庙祭祀时雅乐舞蹈的乐舞人数、选取标准和教授人员等。这说明当时的“外乐”职掌宗庙祭祀所奏雅乐。“外乐”律的发现填补了西汉法律文书材料的空白,对研究当时的宗庙乐舞等礼仪制度十分重要。
春节的历史演变与民俗传承
《礼记》中祖先祭祀屡有记载,如“大饮?”就是岁末的宗庙祖先祭祀大礼。明清以后,由于宗法观念的复兴,祭拜祖先重新成为新年仪式的重要环节。民国以来民间仍然保持春节祭祖的习惯,一般在家庭堂屋设置有祖先牌位,人们吃团年饭前,先要由家长依次请祖先回家团年,在祖先享用之后,家人再上桌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