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1.苏轼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修炼的宁静欣悦的心境,感悟苏轼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2.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3.尝试朗读、品味词句和对话体验,探究苏轼隐含在文字深处的独特心境。。4.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审美鉴赏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文中重点语句,探究苏轼隐含在文字...
苏轼最妙的百字小文,初看平淡,再看惊艳,让人向往一千年!
世间最让人受用的,就是如门内望月一般的闲暇,这一点,千年前的苏轼早已深谙于心。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却屡屡怀才不遇。因与王安石的激进改革之举意见相左,被贬黄州,如同流放。此时的他,成了一介“闲人”,也终于体会到了身为“闲人”的幸福。有文为证:《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经典古文】闲话“闲人”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记承天寺(1)夜游》赏析苏轼[原文]元丰六年(2)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4)交横,盖(5)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6)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注释](1)承天...
同属精美游记,《记承天寺夜游》VS《湖心亭看雪》,谁意境更高?
这位追月光的人就是苏轼,这篇文章就是《记承天寺夜游》。承天寺的月光的闲情、逸致、平淡,是彼时的苏轼找寻到的安放他那无处安放的心灵的一个空间,这个空间足以温柔地拖住他那颠沛流离的、饱尝辛酸的甚至摇摇欲坠的、近乎灰飞烟灭的躯体与灵魂。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苏轼夜游承天寺,写下传颂千年的精美游记,其中十八字治愈世人近千年
全文不足百字,叙事简洁,写景如画,苏轼以及其精练的文字写出了夜游承天寺的情况。苏轼用简洁优美的文字形象地描绘了承天寺的月夜景色,透露出苏轼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阅读这篇短文,会有一种错觉,仿佛觉得它不是用笔墨写成的文章,而是一幅意境唯美的写意画。
九篇最美的短篇古文,美了眼,醉了心,把我的心治愈了100遍
记承天寺夜游宋代: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背景元丰六年,苏轼被贬到黄州已有四年。某一天,月光入户,他邀...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
结合《记承天寺夜游》和下面两则材料内容,说说苏轼是怎样排解人生低谷的郁闷之情的?从中我们能看到他有怎样的人生态度?材料一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①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②,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初中语文常考23篇文言文阅读汇总(收藏)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七)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2)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3)盖竹柏影也盖:大概是...
《记承天寺夜游》:读懂这篇文章,才算理解了苏轼在困境中的豁达
而苏轼写《承天寺夜游》的时间,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他在知晓自己的好友、亲人的遭遇后,却无能无为时,苏轼先生用了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心境:闲人。“闲人”,你这清闲的人,细品东坡先生写下的这句话,读来实在令人感慨万分。二、苏轼:越落魄的人生,越要活得豁达...
第3499季【海波专栏】《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一个中年男人的...
1.由“记”读出体裁:与上一篇《答谢中书书》联系起来,“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表达主张,大多都是即景抒情,托物言志。2.由“承天寺”“夜游”读出游的地点和时间,为设疑铺垫。(二)读出文题隐藏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