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中科大揭秘青藏高原夏季水循环特征
而高原区域尤其是喜马拉雅山脉地势陡峭,沟壑纵横,地形极为复杂,与多尺度大气过程相互作用形成独特的水汽输送和降水过程机制。为了更准确地模拟青藏高原夏季水循环过程并深入理解其变化特征,通常需要在公里尺度甚至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下解析复杂地形特征,模拟和认知复杂地形对高原夏季水循环的作用机制。据介绍,以往的高分辨率模...
青藏高原的高山流石滩:独特生态系统的奥秘
流石滩的地貌特征显著,主要表现为砾石、沙石在平坦地带堆积而成的扇形岩屑坡。这些石块大小不一,棱角分明,形成了独特的碎石景观。在青藏高原,流石滩的分布海拔自北而南逐渐上升,如在新疆天山位于海拔约3800米处,而在西藏西南部的冈底斯山,其分布海拔甚至可以到达5800米。流石滩的气候特点极为恶劣,年均温在-4℃...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多年冻土温度特征与...
研究表明,在时频域中,青藏高原不同类型高寒草地的多年冻土温度在气候多时间尺度的控制下呈现出多时间尺度特征,活动层温度的变化主要受月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多年冻土温度的变化则主要受年气候变化的影响。气温、降水和风速对不同深度的多年冻土温度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在深层部分,风速对多年冻土的影响尤为突出(图2)...
过去15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整体趋好
科考发现,亚洲水塔区在变暖、变湿、变绿的同时,也在变暗。变暗的主要特征是冰川、积雪面积减小和植被变绿共同导致的地表反照率减小。目前亚洲水塔地表总储水量超过10万亿立方米。科考还厘清气候变化影响下青藏高原碳汇功能和变化特征、科技应对气候变化并服务双碳目标。科考发现,青藏高原作为碳库,其生态系统碳汇为每...
第二次青藏科考标志性成果发布 过去15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整体趋好
科考发现,亚洲水塔区在变暖、变湿、变绿的同时,也在变暗。变暗的主要特征是冰川、积雪面积减小和植被变绿共同导致的地表反照率减小。目前亚洲水塔地表总储水量超过10万亿立方米。科考还厘清气候变化影响下青藏高原碳汇功能和变化特征、科技应对气候变化并服务双碳目标。科考发现,青藏高原作为碳库,其生态系统碳汇为每年...
...学社青海省委主委朱春云:建设生态文明高地须加强青藏高原生态...
二、青藏高原的独特性决定了青藏高原生态文化研究的传统性和当代性独特的地理单元和气候环境孕育独特人类文化,青藏高原的抬升在孕育出独特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催生了华夏文明和印度文明(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正是这片看似贫瘠而又生态脆弱的高原,却早在3万年前就留下了人类活动的足迹,产生了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源头文化,是大河文明构建中流...
...性、时空特征、青藏高原,地理可以从哪些方面介入“新质生产力”?
3.青藏高原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与适应性及后备潜力评价青藏高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厘清青藏高原建设用地的适宜空间对于协调生态保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促进人口与产业的空间优化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通过构建基于模型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格局—过程”耦合分析框架,评价了青藏高原全域的建设用地...
【高考地理】这是一道高考错题,是不是我们平时也会给学生出这样的...
(3)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考查方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成因及其防治措施;湿地和水域等自然保护地区的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地质地貌的成因和演变过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1.南北过渡地带图7显示,以灰色区域为中心将南北两侧各划界气候指标的过渡带范围依次赋值为1、2、3。通过栅格计算将赋值后的800mm等降水量线...
喜马拉雅山区大气与环境观测研究支撑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发展
该地区受复杂的地形、强烈的海-陆-气多圈层相互作用、交错分布的冰川、河流及积雪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大气环流系统及气候和环境特征,是青藏高原特殊大气过程集中表现的典型区域,为高原山地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气象学和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提供了天然实验室。
揭开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的“面纱”
“处于青藏高原核心区域的珠峰地区地形复杂,多高山、深谷、冰川和冰碛地貌,太阳辐射强烈,生态环境脆弱、敏感,是全球变暖背景下地球系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研究的重要区域。”贾立说。因此,科研人员将试验区选在了珠穆朗玛峰北侧,该区域平均海拔约4200米。贾立介绍,此次试验利用无人机航空平台开展观测试...